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农民日报:解锁“亿元村”致富密码

《农民日报》
1691542860
今天(8月9日),《农民日报》刊发新闻《解锁“亿元村”致富密码——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发展之路》,报道说,前不久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中,贵州共有6个村进入“亿元村”名单,平滩村就是其中之一。如此亮眼的成绩,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共同致富密码?

8月,走进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漫山的猕猴桃散发着青涩的果香,挂在枝叶茂密的藤蔓上,娇艳欲滴惹人醉。不远处,几位村民一边疏果修枝,一边聊着今年收成,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让大家喜上加喜的是,平滩村迈入“亿元村”榜单。前不久,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中,贵州共有6个村进入“亿元村”名单,平滩村就是其中之一。如此亮眼的成绩,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共同致富密码?

产业兴,藤绕万亩山

翻开平滩村的发展史,猕猴桃产业的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为扭转发展滞后、村民贫困的局面,黔东南州人大干部马怀麟在退休后回到家乡,宣传动员群众种植猕猴桃,走高效水果种植致富路。

只晓得“种粮食饿不到肚子”的村民,面对传统农业“转行”时连连摇头。“我先来。”时任平滩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国祥是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人,1993年他与几名党员联手开荒种藤。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第一次挂果给了黄国祥不少信心,又扩种了几十亩地,但收成无法立竿见影,大部分群众纷纷退场,这令他反生斗志,就这样坚持了10年,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直到2009年,黄国祥种植的猕猴桃终于为他赚到第一桶金。

眼见发展势头渐好,市场好消息频传,黄国祥作出了惊人的举动,将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再生产。在他的带领下,120余名党员、村民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带动户均增收2000余元。年近80岁的黄国祥提起当年的决定依旧字字铿锵:“27万元,买来7000多根桩打下去,我并不后悔当年的这笔投入,它为后来的产量、品质都带来了提升,2014年我的猕猴桃卖了70多万元,此后的每一年也都在100万元以上。”

后来,蔡仁政、黄良华先后接过“接力棒”,担任平滩村的“当家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就这样,从最初的党员带头到百户示范,再到千家种植,最后建成万亩基地,全村94%的土地都种上了猕猴桃,95%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发展猕猴桃产业中来,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产量超过1.8万吨。

同时,平滩村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与京东平台等电商合作建立直播基地,培训当地网红,推进数字化建设,追溯猕猴桃的“前世今生”,打通生产端、销售端和消费端,产、供、销统一联动,带动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用于深加工的猕猴桃有30万斤,培育电商主体5家,电商销售额达4500万元。

30年的持续坚守,“一根藤”在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拂下漫延至万亩山,长成产业的参天大树,牵出平滩村的“振兴路”。

乡村美,风景变“钱景”

体验采摘乐趣、观赏自然风光、品尝农家饭菜……每年夏天,前来打卡游玩、旅居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尽享惬意生活,寻找乡愁记忆。

“我们村的山还是以前的山、地还是以前的地,自从猕猴桃产业发展起来后,荒山荒坡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以前连本村人都不愿待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旅游热地,简直不敢想!”村民杨应鲜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走进平滩村党群服务中心,有几张发黄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意,这些照片记录着平滩村砥砺前行的足迹,镌刻着拼搏奋斗的成绩。当年因为条件落后、生态环境不好,坚持不下去的不仅是产业,还有山里的人。

修产业路、改良技术、打通销路、改善环境,让平滩村迎来新生。30年间,这片荒山荒坡变成如今山清水秀的景色。这几年,平滩村又对村容村貌提档升级,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所、治风气,不仅改善人居环境,也被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

“颜值”在提升,产业链在延长,价值链也在提升。面对乡村旅游的大好前景,平滩村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拓展多功能,除了种植、加工外,还大力发展农家乐、文旅、康养等业态,重点培育“产业+旅游”于一体的5个猕猴桃园区,打造平滩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成“十里走廊”生态观光园,建立16个“种养摘”体验园,游客认领猕猴桃树8000株,推动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实现乡村旅游有业态、有品位、有人气。

“去年国庆节期间正值猕猴桃成熟,大车、小车排了一长路,游客、商客络绎不绝,我们请来采摘务工的群众简直忙都忙不过来。”黄良华介绍,猕猴桃成熟的时候,各地客商会来收货,一些游客也来“打卡”,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如今,以平滩村为核心区的产业带,通过农旅融合,每年带动谷堡镇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万元左右,平滩的人间烟火气息越来越旺,“旅游饭”也越吃越香甜!

支部强,群众有奔头

平滩村亿元产业崛起的背后,有村民30年谋发展的决心,也有代代传承的使命感,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值得借鉴的,是平滩村以组织振兴蓄势赋能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老支书黄国祥,在一片质疑声中开荒种藤,用发展成效破除村民思想坚冰;2013年,猕猴桃种植能手蔡仁政扛起脱贫攻坚大旗,带领村民扩大种植面积,打开销路,实现增产又增收,全村2300余人共奔“富裕路”;2021年,猕猴桃种植能手黄良华成为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走出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这3位党支部书记身上,有着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因为致富能人而成为支书。

“农村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我们坚持‘高进、培强、严管、优出’配强一个支书,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优、业务工作精、为民服务意识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平滩村就是配强一个支书的一个缩影。”修文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新才说。

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平滩村以“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为目标,探索“党建+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等模式,领办5个合作社,由42名党员示范种植户带头示范,在剪枝、授粉、疏果等方面对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形成了党员带大户、大户带散户、先富帮后富的生动局面。

支部带好头,群众有奔头。如今,平滩村猕猴桃产业越做越大,发展业态不断丰富,产值超过1.5亿元,年人均收入超过6.6万元,曾经踌躇不定的村民重拾信心,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在平滩,这样的传承生生不息,老支书带新支书、子承父业、种植能手带新手,猕猴桃产业从一根藤开始,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传承就是我们实现‘亿元梦’的精神动力。”黄良华说。

编辑

吴雷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