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人博会先机,高新区四海揽才。贵阳高新区作为我省唯一的人才特区,自2016年参加人博会以来,累计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730名,签约人才项目66个,各项聚才引才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
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人才办工作人员李雪玉说:“今年根据省人博会的要求和我区产业发展特点,我们主要征集到大数据、高端制造等领域36家企业,210个岗位的人才需求共542人,最高年薪达到20万元。”
位于高新区金利大厦的贵州鑫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智能制造、工业物联和工业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的软件开发企业。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恰逢人博会的召开,公司提前筹备,力争能招揽到紧缺的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高级产品经理等岗位人才。
贵州鑫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的胡云进说:“我们想通过人博会大型的平台,对公司现在紧缺的一些高技术人才进行招聘,人博会人才资源的质量肯定是更好一些,更能找到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多方联动,多点开花。一直以来,高新区都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积极联合园区“智慧大家庭”——贵州(全球)博士俱乐部,以内引外联的方式,成功引进海外归国博士4000余人,涉及全领域,学科全覆盖,不断为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贵州(全球)博士俱乐部主席李从国说:“我们以高新区为中心,举办了76期以大数据信息科技BIT百场公益演讲,直接到企业去充当顾问,今后希望在高新区的领导关怀下,动员广大博士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地把这项工作做好,为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陈波,毕业那年恰逢贵州开始大力发展大数据,于是便义无反顾回乡创业,扎根在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阳高新区。
贵州鑫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波说:“高新区这边的大数据产业,包括计算机行业发展得很快,机会也很多,有更多创新的机会,在高新区经常有很多政府的支持政策,特别是疫情期间对我们帮助很大。”
筑得良巢引凤来,四海才智聚高新。目前,全区共聚集各类人才6.5万人,高层次人才393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2人,省级专家29人,市级专家32人,博士815人,海外归国人才447人,外籍人才34人。
同时,为了让引进的人才有良枝可栖,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后续保障工作,积极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先后出台人才创业、生活津贴、人才公寓等支持政策,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
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人才办工作人员李雪玉对记者说:“我们率先提出打造5个人才小镇,目前科技人才小镇即将面世,将会为人才安居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