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361件美国返还文物安家南京博物院

现代快报
1605601800
积分商场

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玉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戈,汉代的彩绘陶钫、茧形壶,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筑构件……11月14日,一场特殊的文物划拨仪式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国家文物局把 361件从美国“回家”的文物艺术品,正式移交给南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次入驻南博的文物艺术品,是国家文物局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于去年2月成功从美国政府接收的。它们涉及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钱币、木雕建筑构件等多个门类,多为中国古代随葬器物。划拨仪式当天,南博特别举办了一场内部小型展。

国家文物局向南博移交文物清单(左为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右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 南博供图

从新石器至清代,文物时代跨度大

由于移交到南博没多久,都还没来得及贴文物名,更没有相关介绍,刚回流的361件文物艺术品就放进展柜,供“大运河博物馆联盟”的专家代表们观瞻。

一走进展厅,大家的目光就被展柜里的文物吸引了。它们有的成组排放,有的单个放在独立柜,可以多角度欣赏。年代久远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凿,良渚时期的玉器;年代近的有清代的木雕建筑构件。

这些文物中,玉器的造型萌萌哒,它们被雕刻成鸟、兔子等,其中一件玉器上,还雕刻了人脸。绿釉文物,色泽亮,造型精致,十分罕见。

陶器也很吸引人。汉代的彩绘陶钫、茧形壶等尤其吸睛。尽管2000多年了,这两件文物上的彩绘依然清晰。“这件茧形壶,因为造型像蚕茧而得名。同时,它又像鸭蛋,所以,又叫鸭蛋壶。不过,细看,它像不像现代的潜水艇?”一位专家看到茧形壶,忍不住和旁边的朋友聊起来。据了解,茧形壶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于唐代绝迹。

专家们在参观

漂洋过海回家,它们去年从美国“归来”

曾经,“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如今,可以问候一声,“好久不见,欢迎回来!”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次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南博自美国返还的361件文物艺术品,是国家文物局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于2019年2月成功从美国政府接收的。

“这是自2009年中美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美方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流失文物返还。”在划拨仪式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晓林说,这批文物艺术品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打击艺术犯罪组的特工于2014年4月查获的。在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驻美使领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共同努力下,漂洋过海回家。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加大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力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量的流失海外文物得以回归祖国。大家在展厅里看到的这批文物艺术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吴晓林介绍说,2019 年9月至11月,国家文物局选取该批文物艺术品中的22件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中展出,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清代的木构件

玉器

绿釉瓷

汉代彩绘陶钫

汉代茧形壶

“安家”南博,讲述回归故事

“南京博物院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把这批文物艺术品全部划拨给南博,充分体现了国家文物局对江苏的关心与支持。”吴晓林说,这批文物艺术品能够从海外“回家”很不容易,入藏南京博物院,不仅有利于丰富南京博物院现有藏品结构体系,也有利于依托南京博物院专业力量对这批文物艺术品进行更好地收藏、保护和利用。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未来,这些从美国回家的文物,将有机会对公众进行展示。他说,南博始终秉持公众服务理念,将积极讲述回归故事,传递回归文物的意义。同时,南京博物院依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责任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充分利用这些文物艺术品,为文物鉴定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标本,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从而为探索新时代文物鉴定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

易承娜

责编

周小勤

编审

龙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