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的扶贫故事 | 援望医生黄伟江:“姚望相助” 千里黔行只为守望生命

动静原创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望谟县融媒体中心
1607594400
积分商场

我叫黄伟江,是余姚市凤山街道卫生院全科副主任医师,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医者。2019年10月8日,带着东西部扶贫的光荣使命,和余姚望谟两地人民的深情,开启了我人生一段非常珍贵的旅程:赴望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挂职帮扶18个月。

来到望谟后,在急诊科主任及急诊科团队的协同下,积极参与科里临床工作,主动了解急诊诊疗流程。针对目前急诊、急救工作,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小讲课、现场查房示教,耐心指导,在科室开展急救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到急诊科的第二周我便完成了全科室的心肺复苏技能标准化培训,第一个月便执行了标准化急诊抢救病历的书写。

我记得,有一天下午,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因“头晕、呕吐、口齿不清”从蔗乡镇乡下自己坐公交车来望谟县医院就诊。我刚刚抢救完农药中毒病人,从抢救室出来透透气,远远看见老人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候诊室门口,主动上前询问。因为老人口齿不清加上听不懂普通话,我请护理部罗明江主任协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我极力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临床信息。经过一番询问和查体后,初步判断老人得了“脑卒中”,考虑到溶栓的黄金时间还没过,需要马上开通绿色通道,完善检查,住院治疗。

老人当时不能言语,却始终用那只还有力气的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当时,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工作中我也碰到了些困难,比如:首先是语言沟通上的困难,作为一个需要充分医患沟通的职业,一到望谟我就晕了,因为听不懂望谟方言,更听不懂布依话,很多病患也听不懂我说的普通话。一开始看病抢救,都需要同事或者家属来翻译,有些时候翻译也并不是病患的表达,所以一年多的帮扶时间里,我在认真学习望谟的方言,目前不仅能听懂,而且还可以和患者正常交流,但是纯布依话的患者沟通还是需要同事帮忙。

第二,望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疗条件相对余姚来说比较落后,抢救设备严重缺少。但是经过我们一起过来挂职的张建丰院长和余姚方面协调,今年我们给望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做急诊硬件改造,增加了一批抢救设备,基本能满足目前抢救急危重的条件。

科室里年轻医生较多。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缺乏整理诊疗思路,急诊流程不通畅,急诊抢救技能也很薄弱。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开展科室小讲课、技能操作培训、模拟演练等20余次,目前急诊科医生基本能处理一些常见急危重的抢救。

守望生命千里黔行,姚望相助知行合医。作为一名急诊人,我时刻准备着与时间赛跑,守望在生命的前沿,为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而喝彩。作为一名支医者,我将一如既往地慎独自律、激情乐观,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才华来回报姚望深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精准施策,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王建梅 李微距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

编辑

曾璐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