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全文如下:
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到社区开展诊疗服务。资料图片
【主题教育在基层】
“刚数九,天气就变得这么冷!”日前,位于乌蒙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龙洞村气温骤降,大家都在为年老体弱的村民揪心。
天刚擦黑,一阵急救车的笛声响起。龙洞村的高大爷(化名)突发胸痛,家属打完急救电话,不到20分钟,救护车已载上高大爷奔向大方县人民医院。
“从接到求救电话,到将患者送至导管室治疗用时约1小时,相比过去大大节约时间,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而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通过5G远程同步指导坐镇,让我们心里更有底。”大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陈霄告诉记者,通过使用院前多学科远程会诊技术与医院专家线上会诊,实现对院前患者的精准诊断和及时救治。
“呼叫即急救,上车即入院。”这样在城市里才有的机制,如今大方县山里的群众也享受到了。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方县持续在深化理论学习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据了解,大方县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作为突破口,把工作重点放在医疗保障相对薄弱的山区农村。
在调查研究中,大方县四大班子及大方经开区班子开展正反面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建立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发现问题清单、成果转化清单。大方县委主要领导在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领题调研中了解到,以往许多群众最大的顾虑是县医院对危急重症不能给予及时精准的治疗,大多选择转到市里甚至省里的大医院。但由于危急重症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联系转诊、往返奔波不仅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期,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症结找到了,如何破解?一番梳理和分析后,调研组发现,结合当地实际用好帮扶资源是很好的路径。
原来,大方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积攒了不少帮扶“人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这些对口帮扶单位继续发挥自身作用,努力为大方县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比如,农工党中央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跟大方有着结对帮扶关系。他们都想再为大方的群众多做点事情。在新一轮对口帮扶中,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和大方县结成对子,这个区就有10家三甲医院。
大方县的调研组与帮扶干部召开碰头会,大家一拍即合。但怎样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实现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在大方县的均衡布局?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方县突出实的导向、落实实的举措,将高质量运用优质医疗资源列入民生实事清单,倒排工期,狠抓实效。2023年10月,大方县率先在贵州省建成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指挥中心。该中心以“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次中心—全县乡镇医院”的三级联动体系为骨架,创新运用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急救调度平台、院内早期预警、县域智慧重症三大系统于一体,打通危重症救治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通道。
“这里是大方县120救护车,患者突发心脏病,体征不稳随时危及生命,相关检查结果已实时同步至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请求远程会诊。”救护车上,120急救人员一边对患者进行入院前抢救,一边紧急拨打接诊医生的电话。大方县人民医院的接诊医生第一时间启动院前多学科远程会诊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我们还通过5G网络进行远程会诊,无缝对接国内顶尖医疗机构专家,对疑难危重病人及时制定救治预案。”大方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龙江超介绍,该中心通过“5G+信息化”,在乡镇卫生院急诊科搭建远程监护病房、移动查房系统,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县乡两级医院线上查房、线上会诊等,打造“远程(移动)ICU病房”,实现县域重症“一张床”。同时,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构建的“危重症院间预约转诊平台”信息互通,开通基层急危重症患者转诊的“绿色通道”。
畅通一张网络,建强一支队伍。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质量为导向,大方县统筹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医疗卫生领域东西部协作和三级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持续缩小城乡、地区、专业之间的人才配置差距。
“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实现院前急救、院中预警能力大幅提升,打通了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和华西医院之间的壁垒,为大方县急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大方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健表示,将继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争取更多医共体单位、县域医院加入,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建设全国一流的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体系,让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