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战略 设省而治—明代贵州
海龙屯,又名龙岩新城、龙岩囤、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西北的龙岩山,东南距遵义老城30里。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而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播州之役,是播州杨氏最负盛名的历史遗存。2001年6月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与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以“土司遗址”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与周边交恶,在朝廷或剿或抚的争论中,事态不断恶化。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血屠綦江,万历帝下令征伐。二十八年(1600)二月十二日,24万明军八路并发,直指播州。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屯。十八日,明军合围海龙屯。六月初六日,明军陷囤,应龙自缢亡。此即震惊朝野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前后历时114天,其中攻打海龙屯近50天。此役终结了杨氏对播州700余年的世袭统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冷兵器与火器的对决之一。“万历三大征”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史家有“明亡于万历”之说。
图片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海龙屯环山垒墙,东西设关。经考古发掘清理,城址可分为内城与外城。城内建筑以中、左、右三条轴线,由低往高渐次抬升进行布局,占地近2万平方米。周缭以墙,城墙用石就地取材,总长约5公里,其所围合的面积近38万平方米。囤东(前门)尚存关隘(城门)6道,自下而上依次为:铁柱关、铜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太平关)。囤西(后门)尚存关隘3道,自外而内,依次为:后关(又称头道关或土城门)、西关(又称二道关或月城门)、万安关。合之共9关。
铅弹 遵义海龙屯万安关遗址出土
20世纪70年代,海龙屯进入文物工作者的视野,随即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展了首次考古试掘工作,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龙屯的发掘成果先后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等奖项。
铁镞 遵义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出土
与海龙屯相辅相成的,还有散布各地的播州土司庄园,包括杨粲墓、杨介墓、杨辉墓等考古发掘在内的杨氏土司墓群,不断引起考古界的关注。
铁铠甲片 遵义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出土
其中,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出土青花、青瓷、勾头、滴水、石构件、礌石、弹丸、铁铠甲片、石砚台、钱币等遗物上万件。发掘揭示,“新王宫”具有中轴线、大堂居中、前朝后寝等特点,与衙署的布局一致;而明代文献中亦明确称其为“衙”“衙院”“衙宇”等。因此,“新王宫”实质上是一处土司衙署遗址。从出土遗物看,它是一组明代建筑群,嘉靖、万历时期是其鼎盛时期,最后毁弃于万历年间的大火。
铁弹 遵义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出土
新王宫核心建筑整体呈“三进三路”的格局,前后三进,左中右三路,布局严整。中路从大门、仪门、大堂到二堂,形成自前而后的三进空间;左右两路亦由挡土墙大致区隔为三进空间,逐级向上抬升。遗址内共发现内城垣墙一周,房址30座(组),道路10条,水池11个,排水沟28条,灶台7个,坑9个等遗迹。房址为核心遗迹,余则多系其基础性或附属性设施。
墨石笔架 遵义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出土
砚台 遵义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出土
如今,海龙屯不仅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成为了土司制度的重要见证和鲜活载体。
制图:王珺璐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开馆时间:2月3日起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正常开放,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贵州省博物馆1、2、3楼3个展厅
门票:免费(微信搜索“贵州省博物馆”公众号预约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