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财经大学现代康旅产业学院副院长 王超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让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清晰规划。让我们看到了党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担当。”贵州财经大学现代康旅产业学院副院长王超告诉记者,此次全会的召开,让身为高校工作者的他,对未来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激发了自己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
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作为一名贵州高校的旅游研究工作者,王超认为,对于贵州旅游产业而言,抓住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关键。“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然而,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必须依靠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新质生产力,涵盖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驱动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在旅游领域,这意味着运用大数据精准洞察游客需求、借助人工智能优化旅游服务、通过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可持续的旅游生态。”
荔波小七孔景区 徐俊摄
具体来说:
一是发挥贵州数字化技术基础优势,为贵州旅游体验的精准营销和智慧管理提供可能。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的消费行为、偏好等数据,能够实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推荐,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旅游景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可以提升运营效率,保障游客的安全和体验。
二是推动贵州智能化应用场景普及,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提供环境。例如,智能导游系统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入的讲解服务;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可以优化旅游线路的规划和交通流量的调控,减少游客的出行困扰。
三是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发展方式,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贵州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旅游模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追求环保和健康的游客,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了充分抓住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贵州需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覆盖、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交通、环保设施等硬件基础设施。同时,要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贵州旅游产业有望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贵州将能够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令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王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