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会议作出的《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中指出:“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
1935年1月上旬,红军攻占遵义后,即开始筹建新的政权机构。曾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物资分配处工作的邱会作记载:“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市,进城后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筹备以贵州为中心的新‘中央苏区’政府。林伯渠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叶季壮等人为副主任。周恩来代表中央领导筹委会”。当年的亲历者、红军之友社成员、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委员李小侠回忆说:“李富春同志曾宣布过定都遵义城的事。他说,‘我们的计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准备建在遵义城。’”
遵义人、红军之友社成员何绮波在《从红军之友社到黔北游击队》一文中这样写道:“这里我要谈一点后来很少有人提说、当时却印象深刻的事。在这个大会上(遵义县群众大会),有个红军领导郑重宣告,还通过了一份向全国各苏区各部队发出的电报,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定在遵义城’。”另据当年随红三军团长征的遵义人周济在《建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回忆》中写道:“毛主席和党中央到遵义后,红军总政治部驻在老城天主堂内,地方工作部驻在天主堂对面的高等小学内,……1月10日,我到总政治部会潘汉年,他告诉我红军不走了,要在遵义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要我发动群众,组织工农剧社,开展筹备建立红色政权的准备工作。”
从当事人记述的情况可以判明,党中央在红军攻占遵义后,确实准备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设在遵义,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与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合署办公,办公地址在今遵义文化小学一座四合院内。当年地方工作部工作人员刘英生前也曾到现场确认过。
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部门。红军在遵义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并指导各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建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等县级政权4个,乡级革命政权20多个,以及区乡游击队20多支,还报经中央批准成立了林青任书记的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员有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等。红军足迹遍及黔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为了充分发挥遵义会议纪念馆社会教育基地的作用,完善扩充纪念体系, 2014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暨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旧址复原工程立项, 2015年1月初竣工。复原后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暨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旧址位于遵义市文化小学西南侧,与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毗邻。占地面积990.75平方米,建筑面积552.7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楼一底、坐西朝东的具有黔北民居特色的木结构三合院,前院设一高3米的财门,有两个小花园,主楼南北两面,楼上楼下各有转角楼梯和走廊,南侧楼顶开有一个老虎窗。
旧址二楼复原陈列了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住室;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副部长何克全住室;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工作人员邵式平、洪水住室;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叶季壮住室;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工作人员刘英、李坚真住室;一楼南面设有一间工作人员住室,西面和北面设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暨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陈列》展览,展厅2间,展线长约30米。展览由进军遵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四部分组成,介绍了红军在遵义期间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作风,给遵义人民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在红军长征史和遵义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