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安龙金字塔“神秘”摩崖,反映出黔西南兴学育人的优秀传统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71422256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安龙金字塔“神秘”摩崖拓片

最近,安龙金字塔火爆全网,本来以为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文物部门关系不大,不想接安龙县委宣传部电话,说在金字塔旁四头坡青菜坪后山的半山腰石壁,发现一块“神秘”的摩崖石刻。长宽米余,制作粗糙,崖面磨制不平,导致文字比较难辨识,笔者与省文物局王江老师讨论后,文字如下:

特授兴义府正堂石示:

郡中向来扃试,试童无茶润滋。

风檐再加烦渴,多士其苦如斯。

本府特捐鹤俸,置产作茶之资。

铲镌峭壁示谕,以避产业化私。

安龙金字塔“神秘”摩崖

全文为标准的六言律诗,共八句,前四句提出问题。因为使用了“扃(jiōng)试”,所以可以肯定和兴义府试院有关。“扃试”就是科举考生各闭一室进行考试,这就和试院三十间密闭的考棚号舍对上了。“试童”不是指娃娃考生,而是包括县试和府试的所有考生,且多数年纪还偏大。意思是安龙的科举考试由来已久,考生都在密闭的环境中考试,“无茶润滋”,没有茶喝。“风檐”同样指科举考试场所,大家又渴又烦躁,不利于考出好成绩。后四句是解决办法。基于上述原因,本官拿出自己的“鹤俸”官禄,给兴义府试院买座茶山,搞茶产业基地,专供考生用茶。“铲镌”就是把石头铲平再镌刻文字,“示谕”大家的主要原因,一是告知这钱是本官捐的,二是茶山作为兴义府试院的公产,要避免将来“产业化私”,变成私人的。

清嘉庆二年(1797),安龙从南笼府改为兴义府,首任知府程卓梁。民国二年(1913)废兴义府,改为南笼县,末任知府聂树楷,前后几十位知府主政,但姓“石”的知府只有一位,因此“特授兴义府正堂石示”这个“石”,只能是昆明人石廷栋。光绪十八年(1892),石廷栋补授兴义府知府,次年到任安龙,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获授铜仁知府离开,实赴大定府(今大方)履职,在安龙任上长达10年。期间留有“独立三边”“古牂牁”“万缘桥”“彩虹双映”等大型摩崖,典型的石刻界“达人”。此次在金字塔旁发现的这方,系石廷栋留下摩崖较小的一方。

兴义府试院内保存的四棱碑,说的是知府张锳时期,在安龙兴隆镇巧凹村和桑陆村一带,给试院征购有专门的学田,产粮供给试院。清代学田比较普遍,买卖茶田的现象也有,但作为专供学校或试院用于教育使用的茶田、茶山,则比较罕见。不仅如此,安龙县博物馆藏有一对清代樟木将军柜,沉稳庄重,柜子两侧竖款:“钦加三品衔在任升用道府正堂石饬。光绪二十四年斋长制”,这是1898年石廷栋安排主管试院后勤的“斋长”,倾力造办的办学用品,同样体现出石廷栋对安龙教育的重视。

清代将军柜款识拓片 安龙县博物馆藏

从雍正九年(1731)上疏请建考棚、开黔西南科举考场先河的首任南笼知府黄世文,到嘉庆六年(1801)兴义知府陈熙蕃于城东北修建旧试院,再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张锳殚精竭虑,修出号称“甲天下”的兴义府试院,再再到光绪十五年(1889),兴义知府邹元吉以兴复文教为己任,从府属各县筹集资金一万六千多两,对毁于咸同起义的试院原址重建,最后到金字塔旁偶然发现这方石廷栋留下的摩崖石刻,无不反映出黔西南兴学育人的优秀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弘扬延续,绵绵不绝。

编辑

张僡

责编

陆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