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朋友老孔,突然在微信朋友圈上提及我,说是——
“提起老贵阳面(粉),大多离不开肠旺、湖南、牛羊。而鲜谈鸡丝豆花面(粉)。其实,论及贵阳名小吃,鸡丝豆花面(粉)不可或缺。此面(粉)主要特点为鸡丝配豆花,即将熟鸡脯肉手撕成有嚼劲之丝,配以入口即化之豆花,并辅之以咸菜、大头菜、榨菜、脆哨、炸花生米、黄豆、香菜。各味杂陈、软硬相间,可谓大快朵颐也!始信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乃颠扑不破之真经。综观筑城鸡丝豆花面,唯瑞金北路与黔灵西路交叉处老五家为最佳。此店主人刘姓,原在鲤鱼街开店,后迁至此地,已逾三十年矣。或曰,红边门陈老八家亦善,然相较,佐料之富之精,仍不能过老五家。”
老五鸡丝豆花面粉店
说得我直淌口水。
诚哉斯言,鸡丝豆花面不单是谈论者较少,专营店面似乎也不多见。我私下猜想,也许还是出于制作不易,前面老孔的那段文字写得颇细致,足证一碗优秀的鸡丝豆花面程序繁复,否则难以满足挑剔的食客,导致很多潜在的店家未敢染指。
事实上,我最早吃到鸡丝豆花面也是在威清门的老五家,大概也会是多数贵阳人的首选。记得某次老友高爷、老贺自京来筑,到龙洞堡机场如果正点的话,恰好是晚饭时间,于是约好几位熟识的朋友,安排好一顿酸汤鱼接风,结果你一定猜到了,整个下午过去,飞机都没排上号起飞。等到五点多,电话打过来,声音黯淡,情绪低落,“你们吃吧,我们来赶夜宵”。
鸡丝豆花面
无奈之下,饱餐一顿后,转战我家中喝茶消食,一泡接一泡,到十一点半,电话又打过来,有气无力,接近崩溃,“散了吧。早点睡,我们到贵阳打电话,你再开车出门接我们”。
遵嘱,一觉睡到六点多,手机响起,说是刚刚降落。强打精神到机场,接上两个倒霉蛋,一晚上没怎么睡,吃的机场餐也早消化殆尽,眼带血丝,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哀鸣,“找地方吃早餐,要烫,要辣,要有味,要喝碗热汤……”想了想,直奔威清门,七点多钟的样子,此时天色已亮,老五家正好烧开头锅水,几分钟功夫,三碗鸡丝豆花面热腾腾地端上来,但见二人早早持筷在手,目露凶光,喉结急促上下颤动起来,发一声喊便开吃,须臾便尽,连汤也没剩下一滴。
记得当时旁边那家俞记叉烧圆子粉还在,看这样子,不找补一碗怕是不成,于是迅速转移战场。稍坐片刻,待粉上桌,两人已经从容很多,甚至有了点评两家高下的余暇和闲心。
我偷笑,想起阿城的《棋王》里一段描写,说是王一生吃完火车上的盒饭,“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充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高手就是高手,寥寥数语,生趣顿出。
不食鸡丝豆花面久矣,去年偶然在附近办事,提前过去,点一碗过早,味道也还对,这玩意吃起来最妙之处在于口感丰富,若干只母鸡熬成一大锅,汤味亦美,要说不足,是觉得鸡丝偏柴,不如以前香鸡肉味,搞不好还是食材的关系。而隔壁那家俞记则索性不见踪影,原拟鼓起余勇,吃上一碗,不免有些遗憾。
末了补充一句,老五家对面过天桥,山林路上,也有一家面店兼营鸡丝豆花面,加上红边门陈老八家,我所知道的贵阳做此一味者,就只有这三家,或有遗漏,还望好吃知味者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