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秋雨下到无休无止,还能吃上新米,味道可口情谊更可感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602902400
积分商场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今秋苦雨,下到无休无止,长假后,好不容易晴了几天,转眼又开始变天,恰好是稻子收获季节,太阳出不来,显然地误了农时,叫人气闷和揪心。

老友田君,赋闲后转营农业,在平坝种稻,每年必送新米来,今岁也不例外,特地询问他收成情况如何?答曰,雨水太多,几乎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收稻子,好不容易收下来,完全没法晒,“送到湄潭,用机器烘干,豆腐都盘成肉价钱咯”。

没过两天,吉林的朋友孙君也寄来东北五常大米一盒,千里迢迢,情谊感人,在此谢过。

新米到手,立马煮来吃,味道都很好,满嘴清甜,甚至不用菜,就能吃下一大碗。

平时上班,最多晚上做一顿饭吃,忙不过时,往往外卖解决,家里存米,往往一放经年,消耗不掉。今年初,因新冠疫情宅居,一日三餐,都得自己弄,两个月不到,居然将家中残存的米都吃完了。未雨绸缪,跟风又去囤积了一些,橱柜里塞得满满当当。

存米过多又来不及吃的结果是,等到夏天,气温上升,忽有一天,发现厨房里到处是小飞虫,打不胜打,简直不堪其扰。仔细检查发现,大概就是米里生出的虫子,且米口袋里,黑色的小小米虫也泛滥成灾,花了好几天时间,将所有存储空间全部整理清洗一遍,小飞虫从每天要扑灭几十上百只,到十几二十只,再到偶见一两只,硬是折腾了两个星期方始绝迹。

咨询过几位做农业的朋友,才知道所谓米虫或者飞虫,其实皆从蛰伏米中的虫卵孵化而来,其性喜高温,所以遇夏天则生。吸取教训的结果,是尽量购置小袋且为真空分装的稻米,随吃随开,避免滋长。

记得清代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其“小麦”一条谈及粮食储存的问题,说什么“北之麦,南之稻,人所赖以生,然稻能久藏,所耗少,麦经岁而虫生(其色黑,故俗呼曰牛),簸扬辄减十之二三,谷之飞亦为虫为麦筮也。三十年之蓄,尚稻而不尚麦者以此”。毕竟是当过地方官的文人,眼光独具,知道关心民生,且用心琢磨管理,应该是个好官。

而据懂行的朋友说,麦面保存,还有个难处,即时间长了易受潮板结,甚至霉变,不过,科技进步,大概有更好的环境和技术条件,跟过去不好比。

《中国救荒史》

最近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之风。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少时读邓拓的《中国救荒史》,开篇就说,“我国灾荒之多,世所罕匹,就文献所可征者言,则自西历纪元前十八世纪,直至纪元后二十世纪之今日,此三千数百余年间,几于无年不灾,从亦无年不荒”。不能具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读读,窃以为读后会更觉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甚至增强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

好在承平日久,虽曰一时不够风调雨顺,仍能饱暖无虞。宋人曾巩的诗云:“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无警里闾安。”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所望不过如此。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孔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