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西藏昌都发现恐龙足迹群,其中一处被当地人当作英雄格萨尔王的脚印供奉

上观新闻
1607768880
积分商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2020 年 12 月 12 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发现了多处蜥脚类恐龙足迹点。本次发现增加了昌都地区的恐龙足迹数量,丰富了当地恐龙足迹类型,并扩大了西南地区恐龙的分布范围。

足迹保存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中侏罗统察雅群红色泥质粉砂岩或红色粉砂质泥岩中,含足迹地层的岩性以及原生沉积构造和无脊椎动物遗迹,指示了滨湖相的沉积环境,说明这些恐龙曾经活跃于古昌都湖周围。

考察队在岩壁上考察恐龙足迹

本次发现共描述了四个足迹点,约 99 个蜥脚类足迹,足迹长度从 22 厘米到 99.3 厘米不等,展示了具有不同年龄层次和体型的恐龙群落。所有足迹点的足迹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寸。其中,中、小尺寸的足迹为该地区首次报道。所有足迹都被归为雷龙足迹。从此前记录的骨骼化石来看,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类似。科学家认为,这批大、中、小三种足迹的造迹者体长对应 22 米、10 米和 5 米,其中大型足迹的造迹者很可能属于中晚侏罗世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马门溪龙类。

马门溪龙类复原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所发现的足迹点中," 大脚印 " 足迹点是当地著名的景点,当地人将蜥脚类的后足印当作西藏地区英雄 " 格萨尔王 " 的脚印,并认为这是神迹而加以保护和供奉,这也促进了足迹的良好保存。2011 年,足迹学家曾对该足迹点进行过报道,并简要描述。2017-2019 年的田野考察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多个专家团队先后对该区域进行了更详细的探索和研究,并在下伏层位找到了多组足迹,采集了详尽的数据。

昌都市大脚印景区

大脚印景区岩壁上的大型蜥脚类足迹

本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万晓樵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美国科罗卡多大学丹佛分校马丁洛克利教授,德国足迹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等共同发表。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期刊《历史生物学》杂志。

编辑

王憶雯 陈果果

责编

孙志丹

编审

石昌晗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