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以来,特别是中央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指导意见》后,修文县持续深化,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制度,制定了管理制度10个,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全链条确保食品安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实现了食材成本降下来、食材质量升上去的“双提升”,有效保障了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
一、担当履职,落实“四统”要求,以规模效应撬动成本降低。
将全县公办学校和享受营养餐的民办学校共89所学校“校园餐”食材纳入县级“四统”(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由修文县教育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范实施采购。2024年以来已完成两轮“校园餐”食材集采。2025年3月完成新一轮营养餐学校和非营养餐学校食堂食材招标采购工作,在2024年1月完成的招标采购基础上,营养餐学校食堂食材下浮6.5%、非营养餐学校食堂食材下浮9%,两个招标项目一年可为5.9万名学生节约食材款720万元,用于多采购食材或提高食材标准。以规模效应为杠杆,撬动食材成本降低。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食材价格生成机制,严防“校园餐”资金“缩水”。
2024年4月价格生成机制健全和完善以来,食材定价更科学合理,做到质优价廉。部分食材价格明显降低,如土豆一样单品,价格生成机制前后的一个月进行对比,全县学生餐资金就节省了55000余元。
食材价格采“线上”+“线下”的方式确定。一是线上采用当月“贵州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周报”和“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发布的线上价格平均数定价,根据合同约定下浮进行结算。二是线上没有的食材,采取线下询价方式确定,多方人员组成的询价小组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进行询价,取平均价下浮后进行结算。
三、明标准严管理强监督,把住食品安全“关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1.强化食材标准设置。将食材现行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食材采购标准,并对照严格验收。
2.强化企业监管机制建设。一是制定了6条企业准入基本条件和8种退出情形的退出机制。二是制定《修文县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和集中用餐配送企业考核表》,每月评价1次,每学期评价4次平均分作为每期综合评价分值,综合评定分值低于90分的,每低1分,扣除履约保证金的5%。三是县教育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印发《修文县学生餐食材集中配送单位及学校食堂食品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记录制度(试行)》,明确配送企业相关检验检疫证明随货到校。四是建立配送不合格食材处罚机制,配送不符合合同约定质量的劣质食材,每次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本次配送到该校同种食材总价10倍的金额,在当月内补足履约保证金。
3.强化食材质量监管。一是从源头强化食材质量,要求每次配送到校的食材必须取得符合标准的检验检疫证明并随货到校,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二是从配送环节保障食材质量。修文县教育局联合多部门经常性、不定期深入企业进行检查,查看食材新鲜程度;监督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杜绝分包和转包,避免利润被层层剥离,导致食材质量降低;指导企业从食材采购、分拣、配送方面完善监督和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三是从验收终端确保食材质量。学校严格执行定期轮岗在监控下进行食材验收,主动邀请家长参与食材验收,通过查看合格证明、食材外观,杜绝不合格食材进入食堂,守住了食材质量“最后一道关口”。
4.狠抓社会监督。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修文县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直送及处置反馈机制》《修文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餐陪餐制度》《修文县中小学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修文县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参与学校食堂食材验收工作机制(试行)》,拓宽了社会参与监督渠道,有效提升了家长对校园餐的信任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