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兴义查氏宗祠碑,真的是“以汉文译音记载少数民族语言”吗?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951281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前文我们说过,兴义市则戎镇纳具村立的两方碑,像西南民族地区一幅经典的“土流并治”画卷,一方为“那志寨晓谕碑”,一方为“那志寨永远遵照碑”。大抵意思,是吴、查两家闹矛盾,先由“流官”裁决,效果不大,后由“土官”出面,才最后解决。其实纳具村东共立六方碑,都和查家有关,主要说历年来田地纠纷之事。其中一方因题有“查氏宗祠记”,故称“查氏宗祠碑”。这块碑看起来并不显眼,残损还厉害,但在整个碑林中,是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的碑要么是县保,要么只算普通文物点。奇怪吧,为什么大家在一起,单单它的保护级别要高些呢。

兴义市则戎乡纳具村碑林 刘俭敏摄

查氏宗祠就紧挨着碑林东南侧,为一栋两层木结构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传统的穿斗式硬山青瓦顶。南方雨水多,因此檐柱使用的石柱础较高,有1.6米。面阔六间,通面阔17.6米,进深二间,通进深6.8米,占地面积也就百余平方米,在兴义地区的大户宗祠中,算比较小的。查氏宗祠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1933年查家曾经进行修复。也许因为建筑结构过于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价值,所以“查氏宗祠”连县保单位都不是,只算一个文物点。这样对比,最有价值的就是查氏宗祠碑了。

兴义查氏宗祠碑 刘俭敏摄

查氏宗祠碑立于咸丰三年(1853),即查氏宗祠落成当年。碑为青石质,通高1.2米,通宽0.82米,厚0.21米。方首,额题“亘古亘今”四字。出自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意思是横贯古今、从古到今之意。碑文楷书阴刻,首题“查氏宗祠记”五字,计23行,满行38字,共450余字。因碑面残损厉害,故只能辨其大概。第一段是追根溯源,大意说查氏“列祖列宗”,“根本盛”,故“其枝叶之茂”,即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的“根本盛而枝叶茂”。这一段依次出现三个可以辨识的地名,一是江西抚州,二是黑石头,三是宝庆府五里坡。这些地名讲的是迁徙,黑石头江西新余有,重庆江津也有,因文字残缺,具体指哪不详。宝庆府即邵阳,因此可以肯定,查氏来兴义之前,有从江西抚州迁徙到湖南邵阳的历史。

第二段讲查氏先祖从湖南来兴义,文中可辨识的有“先祖”“艰辛不辞”“率兵征伐”“安居”等字样,猜测查氏这个时期的迁徙,和明初“调北征南”有关。朱元璋创建大明帝国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借云贵之险,继续与明王朝周旋。洪武年间,朱元璋调派将军南征云贵。部分南征士兵便顺便安居下来,亦兵亦农,耕战结合。第三段讲修建祠堂的过程,以及清楚标注了查氏的谱系,记录为:“文洪朝国仕良天,元作栋梁换裕联,昌应英林峰秀碧,阑荣桂茂世恒先”。同时“特载捐银人名”查天寿、查天极等族人名单,悉数罗列。比较有意思的地方,这个族谱与今天兴义顶效、马岭地区的查氏族谱基本一样,但与南盘江沿岸的巴结和南龙,包括万峰林纳灰的查氏族谱则不同。可见如果从族谱看,兴义查氏的来源是不相同的。

如果查氏宗祠碑仅仅反映上述信息量,应该无法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其“鹤立鸡群”的原因,是来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志》和《兴义文物志》的解释,两个解释一样,主要在第二段的几句。原文释读为:“沙宗坝谭统,寒纳桑桂志,四总那来,染起坡密纳毕”。志书编撰者认为,这种记述方式为“汉字标注布依语音的方式”。文物普查人员还请教了当地布依族老者,翻译为:“顺着石阶小路上来,山很高,田埂高齐胸口,水淹过膝盖头,家住在叫纳毕的地方,门口有块大田。”志书中写道:“以汉文译音记载少数民族语言,在贵州省方志中还没有其他发现,查氏宗祠碑是目前贵州省唯一发现的此类石碑。”因属贵州首例,故顺理成章于1985年11月2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关于查氏宗祠碑“以汉文译音记载少数民族语言”的这种说法,便逐步流传了下来。

今年中旬,黔西南州博物馆对查氏宗祠碑进行了拓制,同时笔者对这一段进行了重新释读。文字为:“安居于****沙宗坝**纳桑朴志**那寨***寨纳毕”。释读结果一是文字与志书记载差别较大,二是感觉原来的解释可能存在问题。最容易推翻原来解释的地方,是从这句话的中间四字突破,志书记录为“纳桑桂志”,经校正为“纳桑朴志”,不要小看改正这一个字。“纳桑”即今天的纳桑箐村民组,兴义下五屯刘氏老大刘官箴的墓葬就在那里。“朴志”即《兴义府志》记载的“普子”谐音,今丰都街道办普子村。“纳毕”民国时期也称“纳碧”,位于兴义南郊观音阁,当时还创办了纳碧小学,是兴义第二所私立小学。故“以汉文译音记载少数民族语言”的说法存疑。笔者认为,这段文字记录的应该是简单的地名统计,因为上下文还出现了“岜桀(巴结)”“纳具”等地名。大概意思是查氏迁徙到兴义纳具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壮大,已经逐步分布到周边村寨。

兴义查氏宗祠碑拓片

最近,黔西南州民宗委与州博物馆,共同推荐了查氏宗祠碑的拓片,参加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尽管该碑“以汉文译音记载少数民族语言”的说法存疑,但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查”作姓氏时,读音zhā,在我国姓氏排行榜上位于前两百位之内。来源说法不一,有汉族的姬姓、姜氏、芈姓以及蒙古族、满族等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最初和布依族是没有关联的。根据纳具的查氏谱系,为安徽安庆立可系查氏,也是全国最大的一支。始祖为春秋时期的姬延,被周惠王封于查邑,以地为氏,即汉族的姬姓说。兴义查氏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不断与地方土著民族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布依族的一支大姓,这对于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非常具有说服力。同时,这种交融还具有双向性。纳具的查氏谱系与南盘江流域的巴结、南龙的查氏谱系不同,说明在明清时期中央朝廷推行调北征南、改土归流等运动中,兴义也有部分土著流改为汉姓的查氏,“亘古亘今”,流传下来。

兴义查氏宗祠碑拓片局部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