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瓮安县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梯次培育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三注重三优化”为抓手,培育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有效解决基层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注重“摸清底数”,优化后备力量结构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武部配合,13个乡镇(街道)抓落实,按“一村一台账”要求对全县103个村(社区)进行摸底排查,从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中挑选(公开招聘)“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强、敬业意识强、致富能力强”的“四强”型人才作为后备干部预备人选加以重点培养。目前,共储备292名优质村级后备力量,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12人;30岁及以下的有157人,30至35岁的有62人;学历大专及以上的有177人;致富能手62人,退役军人33名。
注重“精心培育”,优化后备力量素质
以学得懂、摸得清、喊得动、拉得出、做得成、叫得响、靠得住、过得硬“八得”干部为标准,采取“ N+1”(1名乡镇干部+1名驻村网格员+1名村级常务干部+1名后备干部)定点联系跟踪培养模式、村级专题培训、村内跟岗学习等培育方式相结合,引导292名后备力量参加镇村重要会议、重要事务、重要学习等带其参与,并在人口普查、脱贫攻坚入户走访、村级矛盾纠纷化解等一些重大、突击、紧迫性任务中有意识、有针对地给他们压担子,使后备人才边学习边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
注重“优胜劣汰”,优化后备力量运用
乡镇(街道)党(工)委按照“四定”(定期听取汇报、定期分析研判、定期动态调整、定期考评使用)要求,严格落实“1+3+1+1”(即每村〈社区〉围绕年度一肩挑目标+年度储备至少3名年轻骨干后备干部+年度发展至少1名党员+年度培塑至少1名优秀驻村网格员)方式储备后备力量和新发展党员,并以“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活动为载体,结合其跟岗现实表现、综合考评结果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成熟一个,使用一个,适时将综合素质强、敢担当、愿做事的村级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到村干部中来。同时,积极引导因年龄、身体或个人能力等因素不胜任岗位的村干部主动让位,促进优质后备干部上岗,切实解决“备而不用、备而无用、备用脱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