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踏草鞋,肩扛山河。抗战烽火中,黔军以朴素的形象书写了悲壮的史诗。他们身着破旧军装,脚踏粗砺草鞋,却凭着一股贵州人骨子里的倔强与血性,在淞沪、南京、台儿庄等尸山血海的战场上,以血肉之躯正面迎击敌人的飞机坦克。所谓英雄,从来不是天生无畏,而是在家国危难时,毅然把后背交给同胞、把枪口对准敌人的普通人。
在相关网站一篇名为《我的爷爷是贵州草鞋兵》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贵州省麻江县六堡村,一个畲族农民家庭,赵家三兄弟——赵通帮、赵老贵、赵方平,先后踏上了这条草鞋从军路。
抗战爆发,刚成年的长兄赵通帮便穿上草鞋,辞别亲人,奔赴前线。1938年,武汉保卫战爆发,战壕泥泞中,他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仍死守阵地。直至一声炮响,他血染长江,壮烈殉国,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片泥与火之中。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1942年,抗战进入至暗时刻,民族存亡之际,赵家二弟赵老贵长大成人,他穿上草鞋,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抗日。自他踏出家门的那一天起,便再无音信,生死不明,如同无数无声陨落的星。
1943年,年仅15岁的三弟赵方平,以另一种方式接续扛起家国责任。他成为麻江4500名修建机场的民夫之一。寒冬凛冽,衣被单薄,夜宿牛棚猪圈,脚上仍是一双草鞋。次年春天,刚满16岁的他穿上自己编的草鞋,徒步一月,从麻江走到云南保山。一路风餐露宿,艰辛备至。抵达之后,他立即投入惨烈的松山战役。
血战数月,松山土地尽赤。赵方平脚踩草鞋,跟着部队一路反攻,收复柳州、长沙,向北、再向北,直至抗战胜利。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再也没能回来。
当时小小的六堡村,共有十人出征。如赵通帮、赵老贵一般战死沙场或杳无音信者,九人,真正是“九死一生”!
黔军,这支脚穿草鞋的抗战队伍,却是抗日战场上最坚韧的力量之一。他们以最简陋的装备,打最硬的仗,守最险的关。他们用生命兑现了“誓与山河共存亡”的诺言。
无数黔军子弟埋骨他乡,名字或许已被风雨侵蚀,但他们的精神却激励着每一个贵州人。他们踏过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的每一寸山河,都在无声地诉说: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