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二病区连续收治并抢救了两名因误吞多颗磁力珠(又叫巴克球)导致肠穿孔等伤害的患儿。一个是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的4岁多患儿邓某某,另一名患儿是来自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林城的2岁多患儿沈某某。
两名患儿都因吞服多颗磁力珠于5月9日先后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紧急救治。经该院儿外科二病区徐琦副主任及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紧急配合手术抢救,在患儿邓某某胃及小肠内取出磁力珠共计25颗,其中,胃内取出磁力珠11颗,小肠内14颗,由于磁力珠具有较大的磁力加上救治时吞服有2天多了,造成该患儿胃穿孔1处,空回肠穿孔5处。在患儿沈某某胃及小肠内取出磁力珠共计16颗,其中,胃内取出磁力珠4颗,肠道内取出12颗。目前两名患儿病情平稳,但仍未脱离危险期,仍在严密观察治疗中。
从今年1月份至今,5个多月的时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已收治100余例因误吞异物至气管、消化道、肠道的患儿,年龄在1-5岁间患儿较多。
近年来,每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都会收治200多位因吞食各类异物至气管、消化道、胃肠道等入院治疗的“熊孩子”。医院呼吸科、消化科、小儿外科、急诊科、宣教科等多位专家提醒告诫广大家长:避免孩子误吞异物,预防是关键,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儿童吞食异物,危害大,处理困难,重在预防,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看护好孩子,尽到监护责任。
医院专家介绍这些“熊孩子”吞食的异物主要为以下几大类:
1、【圆形异物】硬币、磁力钢珠、游戏币、弹珠、棋子等,其中硬币发生的情况最多。这类异物对孩子损伤相对较小,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危害极大的是近期市场上售卖的磁力钢珠。
2、【长条形异物】棒棒糖棍、铁钉等,此类异物可能留滞胃内,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
3、【腐蚀性异物】以纽扣电池占比最高、危害性最大。纽扣电池进入孩子胃肠道后容易被胃酸等胃肠溶液腐蚀,4-6小时会导致化学物质泄漏,需短期内取出,否则危及生命。
4、【尖锐状异物】枣核、牙签、鱼刺等,此类异物容易划伤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动脉弓大出血。
最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宣传与健康教育科专家再次提醒告诫广大家长,磁力珠一旦被儿童误吞,对儿童危害较大,家长要坚决防止孩子接触此类玩具。预防儿童异物吸入,防范儿童意外伤害,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每位家长都要高度重视,防止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及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