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文章链接:逛吃贵州丨少时漫山遍野生长的“红子莓”,我一直没搞清楚学名到底是什么
上一期在专栏里写到“红子莓”,说自己“一直没搞清楚红子莓到底是个什么植物,无处查找古书里的记载”,文章发出来,好为人师者纷纷现身朋友圈,先是我爸留言——
红子,英文名Fortunes Firethorn,蔷薇科火棘属被子植物。常绿灌木。果实小而呈鲜红色,贵阳人称之为红子。小枝暗褐色,侧枝短,先端呈刺状。叶革质,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有短尖头,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叶柄短。复伞房花序,花白色;萼筒钟状;花瓣圆形。梨果近圆形,直径 5 毫米。果实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各种饮料。树叶可制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收敛止泻的作用。根皮、茎皮、果实含单宁,可提取鞣料。根入药,具有止泻、散瘀、消食等功效。果实秋季成熟,鲜红色的果实挂果期长。在公园或公路边已栽培为绿篱。中国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贵州省广泛分布于喀斯特向阳山地。贵阳喀斯特山地均有分布。贵阳另有细圆齿火棘,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边缘有细圆锯齿。用途与火棘同。见《贵阳百科全书》。
《贵阳百科全书》
补充一句,《贵阳百科全书》的主编之一,就是我家老爷子,书给了我一套,居然忘记去查,活该挨教训。
老贵阳廖老伯评论说,“图片中不就是俺们玩盆景的植材火棘么,三国时蜀伐魏,此物曾救过蜀军性命,故又叫救军粮。贵阳人叫红子,困难时期,曾填过俺们肚子”。老伯年轻时好玩盆景,江湖有名,也许因此而多识花花草草之名,受教了。
安顺朋友水云也附和:“红子,学名沙棘果。我们也叫它红籽。电视上说北方有人专门栽种并开发制作成饮品。安顺这边多叫‘救军粮(粮读阴平)’。”
网名Tracy的毕节朋友讲:“毕节话:聚掬郎,郎要念一声。救军粮的意思。小果子酸甜粉面感,可充饥。”
红子莓别名救军粮,据说流传颇广,至于救的是不是三国时的蜀军不好说,但最少侧面证明了这玩意是真能充饥,有救荒之功,历史上也许活人无数,想到此处,不由得平添了几分敬重。
查明代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滇南本草》,果然记载有红子莓,“赤阳子,一名救军粮、一名赤果、一名纯阳子、一名火把果。味甘、酸。治胸中痞块、食积、消虫、明目、泻肝经之火,止妇人崩漏皆效。”
毫无疑问,这个所谓“赤阳子”,就是我们打小就熟悉、漫山遍野摘了吃的红子莓。
末了还想引用一段朋友赤剑兄的留言,他在城市长大,虽说略长我几岁,居然不曾有过野外觅食的经历。他评论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学门口专门有卖红子莓,一分钱一杯。我有一次见到制作过程,再也不吃了。”
勾起我的好奇心。碰巧昨天遇到他老兄,赶紧询问到底遇到了什么“鸟事”,他答道:“那时卖的红子莓,是要加糖精增甜的。某天我偶然看到卖主在一个小巷子里,端着一杯糖精水,喝上一大口,奋力喷在一盆红子莓上。恶心得我……”
我也觉得恶心,但实在忍不住要拊掌大笑,笑他不知吃过多少别人的口水下去,而且还是花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