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收费站各车道上,均安装了黄色箱体式的“智能节点”集成设备 周永 摄
10月13日,记者在都安高速云雾收费站看到,其11个车道全部安装了“智能节点”集成设备,经过约3个月的试运行,贵州试点的首个虚拟收费站系统创新升级并成功运行。意味着高速收费系统由“单一设备”转变为“集成设备”,车辆通行高速公路的效率将提高。
在云雾收费站各车道上,均安装了黄色箱体式的“智能节点”集成设备,内有车牌识别、收费显示、车道控制器、运动控制器、摄像头等功能。车道两旁分别设置了两个银色的识别感应装备,对通过车辆进行识别。一旁的收费亭已失去了原有的收费功能。
据贵州黔通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事业部副部长陈志钢介绍,以云雾收费站作为收费站系统创新升级改造试点,主要是为了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节约成本,使收费站对所有车道实现在一个“云”平台内管理,让单一的数据集成化,实现收费系统更加智能化,无人值守。今后将在全省进行推广,每个收费站都形成一个集成的“云”管理系统,最终形成全省、全国收费系统在一个“云”平台内进行管理。
陈志钢举例,以前一个收费站的每个车道都是独立的控制系统和设备,如果哪条车道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就要实地到收费站去逐一检查维护,工作量较大。今后,将所有车道独立的系统统一在收费站内一套服务器内管理,就可以远程对车道进行管理、维护。而且工作人员利用手持机或者电脑上的管理平台,还可以随时发现车道、车辆问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此外,集成系统管理可以提高车辆的识别效率,减少以前通过ETC车道时,感应器偶尔会出现识别相互干扰、导致不抬杆等现象。此系统会自动感应车辆在哪个车道上,而智能化识别实现精准自动抬杆。
“以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虚拟化收费站,看上去没有收费站,没有收费亭、收费棚、收费员,只有一个架子,实际上功能比传统收费站更加智能化。”陈志钢说。
据相关人员介绍,虚拟化收费业务系统采用平台化、在线化设计理念,重构现有收费系统模式,是贵州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首次底层架构上的创新开发应用。与传统收费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