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高文村2020年发展种植黄金百香果2400亩,为全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参与务工的村民平均每天能挣130块钱。今年,产量预计将达到240万斤。
产业的背后,是“儿子”千方百计说服“老子”的故事。
(点击链接看上集↓↓↓)
脱贫这一年丨种小香葱还是种百香果,父子俩吵了20多次……高文村的产业故事(上)
这一对父子,父亲黎应松是高文村的支书,他带领乡亲们发展的小香葱产业,让全村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儿子黎昌林是村里的产业带头人。去年,他说服父亲,用2400亩百香果取代了小香葱产业。
然后,百香果成功挂果,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十一月中旬的高文村已经挺“冻人”了。在我来到百香果基地之前,本以为已是看不到几个金黄色的果子了,然而,映入我眼帘的却是成片的“青色果实”。
百香果枝头的“青果果”让黎昌林心忧不已
“这个青果今年可能有几十万斤了,它里面是成熟了,只不过因为天气的原因,积温不够,光合作用不够,所以它的表皮不会变黄,卖相不好,如果不卖出去就只能全部浪费在地里。”黎昌林解释道。
眼下,气温的骤降造成了青果的滞销,产生的巨大浪费黎昌林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果再不想出法子解决问题,等待黎昌林的,就只能通过减少种植面积来降低亏损。
“一旦减少种植面积,这个产业就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我们的乡村振兴就无法推进,这条退路我真的不想走,我不希望百香果成为之前的第二个小香葱产业。要想持续地发展,只有形成产业链。”黎昌林内心清楚,走深加工是“救活”这些百香果的唯一出路。
这时候,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平台,他想起了去年认识的一家广东生产百香果果汁的企业。父子俩便商量,既然青果因为品相不好卖,那就转变思路,卖果浆。于是,黎昌林马上邀请企业负责人前来考察。
麦士佳是情绿鲜宝食品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曾经到过榕江的他,对这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很是青睐,收到黎昌林的邀请,他立即赶了过来,并亲自确认了百香果的品质。
黎昌林陪同情绿鲜宝食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麦士佳查看百香果
“这里的果实新鲜饱满,略微带酸,取汁率也比较高。大健康的百香果汁最需要品质好的白香果。如果达成合作,对于他们来说价格稳定可靠,我们使用这种原材料也能够放心,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放心。所以我们要长期同他们合作,让这里成为首选的原料供应地。”麦士佳表示。
麦士佳验收高文村生产的百香果果浆
村里取浆,县里冷链,广东加工,青果总算找到了出路,第一批高文村生产的百香果果浆将发往广州。这条产业链的延伸,将为村里带来至少50万的收益。而更让黎昌林高兴的是,县里新建的取浆厂也将在下个月投入使用。
“乡村振兴发展的产业必须要有创新,要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农业。今后,我们还要在技术上多改进,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产百香果饮料、百香果糖还有百香果酒。”黎昌林说。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黎昌林,这几年里他看到的村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告诉我:是观念!不仅仅是他的老父亲和村干部,更是所有高文村的村民,这些年,他们的观念和精神状态都有非常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来源于生活的改变:一天天过上好日子,让整个村子有了活力,村民们有了信心。
动静记者 石璐
【采访手记】
前人栽葱,后人种果,黎应松、黎昌林父子日夜为之奋斗的事业,不仅是为了收获安稳的生活,更是为了能够质变的未来。“我不能失败,失败了我就是村里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让每家每户都能融入这个产业就是我最大的理想了”。身处时代的浪潮中,你很难不被这群坚韧而勇敢的人感动,愿今后“高文”,能“走得更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