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朝采访录音
00:00 / -(可点击音频收听哦~)
众所周知,茅台酒的传统工艺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不断传承创新,延续至今。老师傅们倾囊相授,把多年的酿酒心得和生产工艺中的诀窍传授给徒弟,让茅台的匠人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薪火相传。
茅台酒首席(制酒)酿造师彭朝
记者:整个茅台酒的生产环节当中,彭老师您接触了多少道工序?
彭朝:每年要接触一百多道工序,每个轮次的工序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要求,就像单车的链条,有一节出了问题,单车就无法行走,所有工序都是一环扣一环。
记者:30多年工作生涯中,您在哪一道工序或环节投入的精力是最多的?
在主要工序上,投入时间最多的是练手感。我们要练到的程度是手一捏、耳一听就知道酒糟大概有多少水分,误差得很小,这个是最花时间的。还有闻,酒醅发酵之后,你要能闻出来下个轮次大概能够出多少酒。因为我们每个轮次出酒是有一定比例的,要在范围之内,做多了勾兑用不上,做少了又不够。在这道工序上面花的时间最多,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而且还要很勤奋。
揉捏听声
记者:这个环节您练习了多少年?
10多年。开始的时候,老是听老是摸,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摸出来,慢慢地就能听懂一些响声了。这道工序的练习为什么比较慢,因为每个轮次的水分、响声都不一样,有区别的。两三年的时间练下来纯粹是找不到感觉的。
记者:最初练习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无聊?
老师怎么做我就跟着怎么做,确实也比较好奇。通过长时间地练习,我终于说对一个堆子了,达到标准了,这是很高兴的。之后越来越准,逐渐也有兴趣了。但是我们练习的机会也有限,今年的这个轮次没练出来,那就得等到明年这时候了。
老师下课了,徒弟就要去捏,一个堆子最少捏4遍,有4方,每一方都需要捏和听。这还不够,还得和其他班组的堆子相比较,当学徒的时候一天最少要练100多次,一整个轮次下来得1000多次,一年下来就有一万多次。这一个动作我练了10多年,而且还得悟性高才能练出来。
现在一捏酒醅,就能知道大概出多少公斤的酒,这就是长时间地练。一开窖或者堆子刚发好,就去揉捏评估,自己拿个小本子记录感受,以及水分和预估的产量,之后进行数据对比,检验自己预估的数据准不准确,如果不准确,还得再磨,再思考。
部分图源:贵州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