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远过端午,从老传统中品出了新滋味儿。
一大早,阵阵锣鼓声唤醒了古镇。青、红、紫、金、白,代表镇远各乡镇的龙首齐聚青龙洞山门前,古朴的祭龙仪式开启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端午,原是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日子。龙,自然成为了这天的主角。
身着盛装的汉子将龙首扛于肩头,各村寨方阵、花车鱼贯而至,苗家人吹响了芦笙,姑娘们跳起了板凳舞,镇远的古街上,巡游方队浩浩荡荡。
早早赶来的镇远人,和像我们一样看热闹的外乡人,都兴奋地挤到队伍前头,争抢着花车上抛来的香包,也接住了平安吉祥、祛病消灾的祝福。
队伍里最抢眼的是高高舞于半空的红、青两条长龙。长达27米的龙身需要13名专业的艺人舞动。
令人意外的,这飞舞的长龙无论是炯炯有神的眼睛、灵动的胡须还是闪耀的鳞片竟都是社区百姓一针一线缝制的。“这是我们老老少少30多人扎了一个星期的呢!”社区书记陈贵平说起这条“老青龙”来与有荣焉。她说,只有在每年新年、端午两节才能“请”得出青龙来。
其实,青龙的哪一次“问世”不是因着镇远人的一腔热情呢。龙潜于水,水因龙而灵。镇远人对龙的崇敬,述说着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的当地人与水的不解情缘。
不止于此,游行队伍中最欢迎的当属采莲船、蚌壳舞等喜庆热闹的民间戏,而青溪镇的花灯表演更是引得满堂喝彩。
欣赏着身段优美、旋律动听的花灯戏,细细了解下来才知道,早在明代弘治年间续修的乾隆《镇远府志》中,就记载了镇远花灯的表演道具,这种古老独特的花灯表演竟然已有500多年历史。在过去,传统花灯原是供宫廷达官贵人饮酒作乐的歌舞表演,青溪花灯何故繁荣于这座远离庙堂的西南古城?
古城的秘密要在古城内探寻。据记载,明清时代的镇远城中不仅有八大会馆还有专供戏曲和地方花灯表演的12座戏楼。如今,镇远古城中依然保留着丰富的河商文化遗迹。想来,镇远青溪花灯的兴起和强盛自是离不开经济发达、商贾辐辏的历史盛况。
一场欢庆的民间表演实则藏着古城走过千年的历史厚度,镇远的秘密等到更多后来人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