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挑线、绣花,指尖缠绕最美民族风,一幅幅精美的苗绣跃然布上……4月30日下午,“传·承”苗族刺绣培训班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班。来自省内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师,在主讲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启萍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苗族历史文化、民族手工艺传承技艺和苗族刺绣技艺。
开班仪式
贵州苗族刺绣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刺绣历史的一朵奇葩,是苗族人民在大自然生活中充分发挥智慧和勤劳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
课程上,学员们飞针走线,领略“指尖技艺”魅力,感受着苗族传统文化之美。
“这是民族的记忆,也是我的记忆。”观山湖区第一幼儿园教师吴朝莉告诉记者,自己儿时曾和母亲学习过苗绣,这次在贵州民族博物馆再次拿起针线,感觉一下就回到了童年,“那承载着满满母爱的苗绣,是我记忆里最柔软的地方。”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启萍演示技艺
据了解,此次苗绣培训班是贵州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又一次全新探索。目的是通过“博物馆+传承人+学校老师+学生”的形式,实现苗绣与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小朋友感受苗族刺绣
“这是民族的宝贝,我会传给学生和子女。”吴朝莉对今后在学校开设的苗绣课表示期待。她说,苗绣的故事很丰富,既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是最好的实践课和文化课,“童心和民族风一定能碰撞出火花,绣出不一样的故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在国家的支持和传承人的坚守下,正焕发新光彩、走出创新路。
“我以前从没想过能站在课堂上教这门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启萍谈起苗绣近年来的发展很是感慨。她说,如今自己的学员里,无论老少大家都对苗族文化充满了好奇,并且还能带着亲朋好友加入传承民族文化的队伍,制作工艺品,身体力行的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苗族虽没有文字,但苗绣就是最好的文字。”
指尖技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更圈粉了“后浪”。“作品最远卖到了日本。”王启萍告诉记者,苗绣带自己走出了大山,去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作展览。现在的目标是,把苗绣技艺传承好、保护好和发展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民族故事,让苗绣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培训现场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作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宣传窗口和集成地,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和推广贵州民族文化。除开设苗绣培训班外,目前,该馆原创展览《苗绣》正在全国多地巡回展览,深受观众喜爱,为苗绣文化传承与推广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