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0月28日),首届赤水河论坛将在遵义仁怀茅台镇举办,中外名酒企业、知名文化学者齐聚这一国际盛会,共同推动全球白酒文化繁荣发展。赤水河独特的自然生态、微生物环境和酿造文化,孕育了茅台等名酒品牌,以酒为媒,中国酒文化正走向世界。
绵延500多公里的赤水河,不出百里,必有好酒,茅台酿酒所用的水源就来自这里。环境监查员付强带着两个年轻徒弟,每周至少沿着赤水河开展一次水质检测和数据分析。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环境监查员 付强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环境监查员付强告诉记者,总共是27个点进行抽样检测,有10多公里长,检测主要是总磷、总氮、氨氮和pH值,确保赤水河水质达标。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环境监查员 刘笃一
“守护好赤水河生态环境,向世界证明生态与发展是可以共生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环境监查员刘笃一说。
为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2014年起,茅台集团每年捐赠5000万元,广泛用于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环保项目。“十四五”以来,赤水河干流监测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同时,企业还率先实现行业100%绿色用电,并创新实施“每一瓶茅台酒”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与水足迹测算。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管理员 卢云
“摸排清楚每一个环节碳排放,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对我们实施节能降碳,推动酱香型白酒产品碳足迹测算的标准制定,具有示范性作用,携手白酒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管理员卢云介绍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茅台酒厂和中国酒文化城,深入了解国家级非遗茅台酒酿造技艺,深度感受酱酒文化。截至目前,景区接待游客超250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达794万人次。
阿根廷游客 埃马努埃尔·纳扎雷诺·费尔南德斯
“我对这次旅程感到愉快和惊喜,从茅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阿根廷游客埃马努埃尔·纳扎雷诺·费尔南德斯告诉记者。
阿根廷游客 豪尔赫·奥斯卡·德尔·巴列
阿根廷游客豪尔赫·奥斯卡·德尔·巴列告诉记者,遵循着传统,做很多本可以自动化完成的事情,但茅台至今仍坚持手工制造。
如何给外国游客讲好中国酒文化故事?讲解员邹映曼下足了功夫。
中国酒文化景区讲解员 邹映曼
中国酒文化景区讲解员邹映曼告诉记者:“例如,‘酱香’不宜直译为‘Sauce Aroma’,以免让人误联想为酱油。我们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焦糖化谷物与复杂发酵融合而成的复合香气’,并在讲解中引导客人联想烤面包的麦芽香、烘焙咖啡的坚果气息,以及太妃糖般的温暖甜香,让外国游客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系列丰富、愉悦、高级的感官记忆与文化联想。”
呆萌可爱的“小茅”文创产品还将游客带入茅台新的文化空间,以Z世代这一年轻消费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码酒文化。
香港游客 林泳琪
香港游客林泳琪告诉记者,小茅公仔很可爱,看到就想买回去,很喜欢,买了三个。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文创事业部 刘倩
“从‘小茅’这个IP出发,已经开发了上百款文创产品。让更多年轻消费者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接触、理解、喜爱茅台文化。一上线就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热烈欢迎。也有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和二创。”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文创事业部刘倩告诉记者。
去年,茅台文创实现营收10亿元,同比增长68%。今年,企业围绕客群、场景和服务持续转型,举办大型音乐节、发布“黄小西吃晚饭”文创酒产品等,跨界合作推动品牌年轻化。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余婕
“我们持续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通过系列酒旅融合项目建设,当下潮流的音乐节、演唱会、沉浸式体验等业态打造,将传统酿造工艺赋予Z世代生命。另一方面,立足茅台文化,充分利用好小茅IP和黄小西IP,开发出更多更具可玩性、收藏性的潮玩文创。以一杯酒为媒,通过年轻化表达、全球化叙事和生活化场景,让白酒从餐桌走向多元生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余婕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