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教育家、民主战士黄齐生

动静原创
1644804420

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教育家、民主战士黄齐生

1946年4月8日,一架军用飞机坠毁于山西省兴县东南的黑茶山。机上的老一辈革命家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同志蒙难。同机遇难的,还有受中共中央委托,赴重庆慰问较场口事件中受伤的进步民主人士、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噩耗传来,举国哀恸,延安、重庆等地举行了空前的悼念活动。朱德、徐特立、陈毅、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等革命前辈纷纷撰文赋诗,缅怀为人民事业牺牲的革命老人、教育家和坚强的民主主义战士黄齐生。其中,林伯渠的七律《悼黄齐生先生》写得凄切动人,概括了黄齐生一生主要业绩。诗云:

山城意趣似髯仙,文教蜚声卅载前。
惊座骋谈饶正义,壁秦亮节诩时贤。
不道巴江人暂别,竟同吾党血相连。
消寒文会那堪忆,读罢遗篇一惨然。

黄齐生(1879―1946年),祖籍江西抚州,贵州安顺幺铺人,原名禄祥,又名鲁连,号青石,晚年号石公。黄齐生幼年多病,八岁始发蒙,与兄长黄干夫同师外祖父王紫霑与表兄彭雨生。因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十五岁时黄齐生不得不辍学入安顺“义兴恒”商铺当学徒。在饱受店主欺凌、剥削的艰苦岁月里,黄齐生背着老板坚持自学,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这段经历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此外,他还有机会读到其兄黄干夫从贵阳经世学堂带回的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书籍及康梁维新派人士编辑的期刊报纸,使他接触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和中国维新人土的主张。1904年,黄齐生告别8年的帮工生涯,因兄长黄干夫的关系,受聘于贵阳“群明社”任总经理。同年,黄齐生又到刚成立的民立小学堂任教。民立小学堂成立不到一年,即改为达德学堂(皆属贵州近现代第一所新式学校),黄齐生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群明社”总经理职务,一心一意地从事教育事业。1905年8月,黄齐生倡议在达德增设女子小学,得到校方大力支持。达德冲破社会舆论和其他种种阻力,招到女学生十余名,聘达德书社社员董伯平之妹董德莹为女小教师。不久,黄齐生又在校内倡导“天足”运动,说服女儿、侄女及女教师董德莹带头不缠足,其影响遍及全校并在贵阳传播开来。

1908年,黄干夫工作变动,他在达德的董事职务由黄齐生接任。此时,全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前夜,贵州也形成了主要由开明绅士组成的两个政党,即自治学社和宪政预备会。双方政见不和矛盾尖锐,这种状况极不利于贵州革命。黄齐生与黄干夫等奔走于两党之间调解矛盾促使相互缔约,共谋起义。1911年起义前夕,达德师生已组织起来,领取了枪支护校和参加城防稽查。9月14日,贵州大汉军政府成立,达德全体师生前去军政府慰劳军队。贵州辛亥革命成功后,新政权欲委黄齐生以重职,他婉言谢绝,仍一心从事教育。1915年5月7日,北洋政府在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签字,黄齐生得知消息,领导全校师生参加了示威游行。回校后黄齐生又书写“勿忘五月七日”几个大字并刻碑立于校园内。袁世凯在北京称帝后,黄齐生与同仁联名致电筹安会,坚决反对复辟帝制。黄齐生通电云南,响应蔡锷讨袁起义,并派王若飞到铜仁策动驻军讨袁。

黄齐生创办《达德周刊》,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黄齐生尤喜利用新剧(话剧)来宣扬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一时达德学校成为传播新剧的舞台和中心。该校公演的《维新梦》《武训兴学》《丁文诚除奸》《亡国恨》《共和鉴》《奢香夫人》等,在贵阳产生了很大影响。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影响下,贵州当局以“勾结共党,捣乱贵州”的罪名解散达德学校,黄齐生也以“接近共党嫌疑,主张自由恋爱”的罪名而被通缉。逃到上海的黄齐生发表《“新贵州”之真实现象》一文,揭露贵州反动当局摧残教育、迫害进步人士的暴行。1929年8月4日,达德复校,黄齐生又致电祝贺。

黄齐生在贵州做的另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是,率学生赴国外留学,寻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春,黄齐生率官费、半官费及自费留学的贵阳学子二十余人赴日本留学。行前,他得知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遂与学生一起拜望了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洗礼。到日本后,黄齐生为留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日夜辛劳。同时,他还留心考察日本的文化教育和风土习俗。次年,中国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与日本一些轻蔑中国人的举动激起中国留学生的愤慨,王若飞等毅然退学,在黄齐生带领下返回祖国。为了更多地了解国内教育现状,黄齐生将归国留学生组成贵州教育参观团,考察沿海及周边省市的教育,加深了对中国当下教育现状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经北大胡适先生介绍,黄齐生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参观团回到上海,值上海有组织赴欧勤工俭学的机构组织赴欧勤工俭学,黄齐生立即与之联系,并多方筹措经费,带领王若飞、刘方岳、刘嵩生等学生搭上了赴欧洲留学的邮轮。到达欧洲后,黄齐生先后在伦敦、巴黎等地学习和工作。这批学生皆为勤工俭学学生,而西方生活所需费用较高,学生在企业打工所得费用很少,须十分节俭,方可维持基本生活。黄齐生既要为学生们洗衣做饭,还得到工厂去打铁,所得收入补助学生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挤时间学习外语,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巴黎,黄齐生还结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蔡和森、罗迈、徐特立等人。这对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确立和今后始终追随中国共产党,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黄齐生还大力支持《少年》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份杂志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所办。1923年,王若飞受党的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黄齐生回国后仍在达德协助凌秋鹗办学。1925年,黄齐生任省教育部门的视学,访问了多个县乡,了解教育情况,提出不少改革意见。1926年,黄齐生任省立三中校长。

1929年春,被贵州军阀周西成通缉迫害流落到南京的黄齐生,接受了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的邀请,到陶行知主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指导。黄齐生对陶行知的办学方略及晓庄的探索精神极为赞赏。在该校建立三周年的纪念会上,他写了一副对联以示祝贺:

披荆斩棘,万丈高楼从地起;
知难行易,一声长啸破天荒。

这副对联既是赞扬,也表达了他从事师范教育的信心。无奈好景不长,次年四月晓庄学校竟又遭反动当局查封。在晓庄工作期间,黄齐生因陶行知得以结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黄炎培、江文渔、晏阳初等著名教育家。应黄炎培等推荐,自1931年起,黄齐生相继担任过昆山徐公桥农村改进实业区总干事,兼农村改进讲习所负责人,又担任过山东邹平乡村研究院及河北定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文史教席。1934年秋,黄齐生又出任中华职业教育漕河泾农学团总干事。不久,应友人之约,前往广西任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实验部主任。1938年,黄炎培介绍他赴云南主持开蒙垦殖场的新村建设工作,任村务总干事。在当地开办小学四所,成人夜校四所,并办农忙托儿所,受到村民的欢迎。1941年,黄齐生受聘任重庆歇马场乡村建设育才学院文史教员。1942年,黄齐生出任正则艺专文史教授。

在黄齐生的人生中,值得大书一笔的事是他与外甥王若飞的情意。王若飞早年即随其舅父黄齐生生活学习,黄齐生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对王若飞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黄齐生对其学习、工作、思想等多方面的启迪、关爱,史学家多有谈及。若飞成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黄齐生仍对他关爱有加。特别1931年王若飞在绥远被敌人逮捕后,黄齐生不远千里前去探望。他还在监狱附近租房住下,以便就近照看狱中的王若飞。每次探监,舅甥二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不便说的,便以纸条达意,给予王若飞以极大的慰藉。黄齐生曾问王若飞:“设有不韪,遗蜕何归?”若飞回答:“一火了之!”黄齐生说:“若有可能,我将葬汝于昭君墓侧。”谈话结束后,黄齐生即以二十元在大青山下昭君墓旁买了一块地,不让若飞知道。时近寒冬,王若飞怜悯舅父年事已高,劝其南归。1933年,王若飞仍系狱中,黄齐生再度跋涉探望并设法营救,以饱含爱甥之情写下了《外甥王若飞行述》,并将王若飞的《致绥远傅主席书》和给黄齐生及熊铭青的三封信汇集印刷成册,题名《抗日战争策略存世》。1937年11月,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王若飞得以出狱回到延安,黄齐生偕家人及挚友之女蔡之璋赴延安探望,受到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称赞他是“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党外人士同情和爱护党的第一人”。在延安期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安排他参观考察,详细了解延安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面情况,并学习党的政策和毛泽东同志的著述。黄齐生结合抗日宣传,作了多次讲演。1938年5月,黄齐生及家人回到贵阳,女儿则留在延安参加了革命。他回到贵阳后,积极促使各校组织“抗日救国会”,募捐、慰问,以实际行动直接支持前线的抗日战争。黄齐生应贵阳各校及社会团体的邀请,作了多场关于延安见闻的演讲,受到贵阳民众的欢迎。同时也使国民政府贵州当局大为不安,派人干涉。黄齐生不惧敌人胁迫,说:“共产党积极抗日,有办法,我为之宣传,的确是我的义务。要我不讲,如何可能?”随着敌人欲对黄齐生下手的消息不断传来,黄齐生不得不赴昆明,转重庆,后经友人介绍在云南谋得工作。1940年,日本飞机数次袭击贵阳,达德学校只得迁往贵阳郊区摆郎。受多数校董之敦促,黄齐生由云南回校处理校务。但国民政府贵州地方当局仍容不下黄齐生,黄又只身去重庆工作。其间,黄齐生于1945年元月二赴延安,同样受到毛泽东同志和老友们的欢迎。

1946年2月10日,重庆发生较场口事件,民主爱国人士李公朴、郭沫若被特务打伤,延安各界公推黄齐生为代表赴重庆慰问。工作完成后,黄齐生写成了《延安选举见闻记》《对于社会大学之我见》等文章,又赴正则艺专、育才学校进行演讲。4月8日,黄齐生与王若飞、叶挺、邓发、秦邦宪等乘飞机返回延安,飞机不幸在山西黑茶山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黄齐生时年67岁。延安“四八”烈士追悼会后,黄齐生与其他烈士一起同葬在延安,永远安息在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参考文献:

1、包中、孔祥辉:《爱国教育家黄齐生》,《晚霞》2007年第13期。

2、谢孝思:《黄齐生传略》,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79年。

3、查继玺:《民主斗士教育先驱》,载《教育谈丛》,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林开良:《贵阳达德学校五十年》,载《贵州教育溯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

5、陶信镛:《黄齐生先生二三事》,《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第2期。

6、侯厚文:《黄齐生在遵义老三中》,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1989年。

7、鉴真:《贵州著名教育家、毕生追求光明的民主战士——黄齐生》,《贵州档案》1996年第6期。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编辑

王青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