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1984年茂兰保护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鱼类专家王大中老师在考察地下河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细小的透明鱼。成体鱼整个身体只有5厘米左右,而头长就占了四分之一,口位于头的下方,有长长的口须排列在口侧。虽然早在1978年在云南的个旧有人发现过类似生物,被鉴定命名为“个旧盲条鳅”,但在茂兰抓到的这些标本与个旧盲条鳅有不少的差别,体型稍长,颜色略深,而个旧盲条鳅的体型稍短,颜色略浅,最后通过仔细研究后命名为“荔波盲条鳅”。
单从一个“盲”字就知道这个鱼应该是盲的,说明它的眼睛看不见。但这荔波盲条鳅可不仅仅是“盲”那么简单,而是在它的头上根本就找不到眼睛!在应该是眼睛的地方只是有一点印迹,看不到真正眼睛的存在。我们知道,不管是凶猛的老虎还是细小的昆虫,都能看到它们的眼睛,那是观察事物、发现食物和逃避天敌的重要器官。如果说完全没有眼睛,那它靠什么来发现猎物和天敌?
为了搞清楚荔波盲条鳅的秘密,我们多次到荔波的地下河中开展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我们抓到了几条,刚抓起来时,身体呈近透明状,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心脏有节奏地跳动,还发现其中一条体内有如油菜籽大的七粒卵,以及肠道内半消化的食物像是悬浮在身体里面的一样。为了多发现一些关于荔波盲条鳅的秘密,我们继续在洞穴中寻找,又发现了几条在水下慢慢游动,它们对照明的手电筒光线完全没有反应,但却对细小的声音都很敏感。对人们投下的诱饵能准确判断位置。专家们解读了这一物种生存的起源,应该是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时,一些物种受寒冷气候的影响,逃避到洞中躲避寒冷。那么问题来了,荔波盲条鳅到底靠什么来判断方位,行动自如的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荔波盲条鳅经历了近100万年的洞穴生活,它们虽然逃过了劫难,但由于洞穴是一个无光、低能量来源、相对恒温的环境,为了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能量存活生命和繁衍后代,它们的体形明显变得瘦小,但在背鳍与尾鳍之间进化出类似于脂鳍的器官,这器官就像骆驼的驼峰一样,是能量储存器官,以保障在极度缺乏能量时能够生存下来。在这黑暗的环境中,眼睛也成了无用的东西而逐渐退化,用光滑的体表、长长的口须、薄薄的头顶骨等另一套机制来适应环境。
至于那7粒卵也很有意思,绝大多数鱼类的生殖策略是“r”选择,即通过产生大量后代来寻求物种延续的机会,这7粒卵肯定不能代表产生大量后代。说明在食物稀缺、竞争较轻、生存威胁较小的地下河环境中,荔波盲条鳅的生殖策略逐渐从“r”选择向“k”选择转变,即通过高的成活率来保障种群的延续。
你看,即使是不起眼的洞中小鱼,也有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
关于荔波盲条鳅,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眼睛看不见
荔波盲条鳅它的眼睛看不见,在它的头上根本就找不到眼睛!在应该是眼睛的地方只是有一点印迹。
物种生存起源久远
专家们解读了这荔波盲条鳅的起源,应该是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时,一些物种受寒冷气候的影响,逃避到洞中躲避寒冷。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荔波盲条鳅眼睛虽然退化消失了,但它的头顶骨非常薄,能通过头顶骨“听”到并判断外界细小的声音,加上长长的口须能“嗅”到各种气味,使它在黑暗的洞穴中依然能行动自如,生活得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