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许多人对贵州的印象。曾几何时,贵州是乌蒙磅礴、山大沟深的代名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造了贫困落后省份逆势崛起的奇迹和争创一流的“贵州速度”,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也创造了许多脱贫攻坚方面的宝贵经验。
毕节试验区
图为毕节市(罗仕华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全村168户、730人皆为贫困人口,住的是杈杈房、茅草房。以地为席,与畜同居,过着“家家断炊、衣不蔽体”的日子。3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奔小康之路。
顶云经验
图为顶云石板井村(陈林 摄)
“北有小岗,南有顶云”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两面旗帜,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40多年前,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顶云乡村民冲破各种阻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让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当地的老百姓也吃上了饱饭。
三变改革
图为六盘水娘娘山景区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在脱贫攻坚中推行“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过多年探索,不仅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还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一个样本。
塘约经验
图为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 图片来自网络
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做好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村经济社会、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全面小康的奇迹。
花茂村
图为遵义市花茂村 图片来自网络
花茂原名“荒茅田”。近年来,花茂村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特色高效农业的有机融合,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新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花茂村视察。他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