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百姓大舞台征文:看电影

1565163240
积分商场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郭 勇


  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场电影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那时还是大集体,月未上柳梢,忙碌了一天的村里人吃完饭就相互转告:今晚公社的人来操场放电影,大家记得去看“西洋镜”。幼小的我们不知电影为何物,更不知道什么是“西洋镜”,只是觉得好奇,看着大人们抽的抽着旱烟、提的提着凳子,三三两两往操场走去,我们这些小孩也逶迤而去。
  电影放的啥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是黑白的。两根树桩支起的长方形银幕上,人物和场景来回变换,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窃窃私语。我们小孩看看就不感冒了,大家借着月光,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码放在操场四周的谷草垛,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
  上小学后,区里(我们那地方那时叫纳雍县居仁六区)有了电影院,说是电影院,其实是用红砖修建的一层瓦楞房。电影院在一个叫大坡上的地方,离我家只有大约五里路。一天晚上,听说要放战争片《血战台儿庄》,一群小孩便蜂拥着跟在去看电影的大人屁股后头,一路嘻嘻哈哈。
  电影票是两毛钱一张,由于看电影的人多,卖票的不准带小孩,没钱的我们只得“干瞪眼”,万分羡慕地看着大人们鱼贯而入。不一会,电影开始放了,一阵“噼噼啪啪”的枪声传出,更加勾起了我们想看的欲望。还算好,不知是哪位小伙伴发现电影院外墙有一个正对着幕布的小洞,四五个小脑袋就来回挤,争着看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相互推挤中,大家看得只是“蜻蜓点水”。怎么办?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数数,每数到20下就换另一个人看。于是看的人巴不得“黑夜漫长”,等的人恨不得“东方拂晓”……更可气的是电影散场回家时,那些大人们边摆着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边打着手电一路疾走。我们只能借助电筒的余光窸窸窣窣地跟着。因走的是小路,摔倒的、踩在烂田里的,不一而举,到家后少不了被父母一顿臭骂。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父亲在矿上上班的原因,农转非的我们举家搬到了矿山。这时看电影再不是什么奢侈的事,只要不下雨,矿工会楼前的球场上每周都要放两场露天电影。已读初中的我与其他同学抑或玩得好的朋友,只要放电影,就会在球场不期而遇,把《方世玉》《少林寺》这些武打片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夏天,卖冰棒雪糕的叫卖声,卖瓜子花生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成了我少年时的美好记忆。
  迈入新千年,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露天电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要往家中一坐,打开电视,锁定中央六台的电影频道,国外的、国内的电影大片让你目不暇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宽带的普及,要想看心仪的影片,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影片名下载即可,真是“一键在手,看片不愁”。
  今年二月,侄女从广州佛山回来过春节,初二那天晚上,侄女说请我们看电影,我说在哪看?侄女说在电影院呀,3D的,你看,电影票都在网上订好了。驱车来到环境舒适的“星空影城”,戴上专用的眼镜,一部科幻的、视觉冲击力强的、看得让人热血沸腾的《流浪地球》的影片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编辑

张果力

责编

付新

编审

庄立强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