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先讲两个身边朋友的故事。
某兄,老贵阳,资深吃货,某日来我家喝茶,谈到家常必备,掰着指头口水滴答地数,“猪油、葱花,还有脆哨。有这三样,配上好的油辣椒,随时随地都能煮出一碗好面条”。
再有一位,好友某生,茹素三年,某日路过菜场,闻到扑鼻的炒脆哨香,再也把持不住,买了半斤回家,一气干掉,重归我们普通杂食动物的怀抱。至少对我来说,从此见面压力小多了,喝酒吃肉,泡茶解腻,岂不快哉?
脆哨是个贵州特有的食物。得强调一下,脆哨和油渣不同,后者是熬制猪油的副产品,相对而言要偏肥些。小时候的记忆,妈妈制好油,得油渣一小碗,略放些白糖,必须趁热赶紧吃,又烫又腻,双重的刺激,但嚼在嘴中满足无比。现在已是中年油腻大叔的年纪,吃是不敢吃了,就连想想看都觉得是罪过。脆哨不然,炒制过程中产生的油才是副产品,取槽头肉、五花肉或精瘦肉皆可,味道各有不同,视乎喜好而定,选料、做法不同,价格也有差异。脆哨之外,还有软哨,但少见自家做的,多购自店铺,且稍大一点的菜市场都有得卖,名声在外的铺子也不少,讲究的家庭,不惜专程去买。
哨字其实是别字,本字当做“臊”,肉字边,猜想当年的小商贩文化程度低,贵州话又不分平翘舌,哨与臊读音一样,却常见而简单,以讹传讹,也就沿袭至今。
哨子配面条、米粉,固是绝配,吃法还远不止于此,贵州人炒饭,加一把脆哨,口感顿时丰富,异常出彩。且脆哨和软哨可以入菜,做法也多样,譬如最简单的土豆泥,也可加入哨子,增加层次,且时机要对,不能早放,且哨子要稍微偏瘦些,保留一点脆劲,吃起来才安逸。至于软哨,还可以炒青椒、西红柿,甚至直接当菜吃,不假他物,照样。尤其是贵州人的鱼鳅辣角,择整只的肥厚青椒,先用火烧过,剥掉外皮,炒时记得要加少许甜酱,搭以软哨,不需其他菜,就能下两大碗白米饭。汤的话,这个季节,配一碗素瓜豆好了。
贵州馆子里,脆哨还可以做拼盘用,土豆片、花生、阴辣椒以滚油炸过,搭配脆哨,满满地装作一大盘,下酒最宜。贵阳河滨公园内有一家名为茶室,其实主要卖家常菜的餐馆,临河依林,清净好味,他们家的拼盘不用脆哨而用油渣,偏于瘦,略下盐,保留了猪肉本身的味道,吃起来满嘴香。问了老板,果然是自家特制,诸君如上门吃饭,推荐这个作为必点菜。
脆哨甚至会成为粉面店的招牌,毕节有家著名的康家脆哨面就是例证。一家好几个兄弟姐妹,大概分家后各自经营,分别开店,其中就有落户贵阳者,他们家的特点有二:一是鸡蛋细面系特制,煮熟后拿竹篓子捞起,奋力甩干,不留一滴水,盛入碗中,加酱油、醋、葱花、细辣椒面、热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勺脆哨……这也就是二。须知,康家脆哨全系自制,我偶尔见老板以大釜炒之,热气腾腾,满头大汗。肉需瘦,且炒到半截,还得将偏大粒的改小,要知道,其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与市场所售比较,康家的脆哨只有其三分之一大小,吃起来方足够脆、足够香,碰到老主顾,施舍式的卖半斤给你,就算是非常给面子了。记得十年前便要差不多百元左右,成本和人工摆在那,我得说,回家就算空口吃着玩,也觉得值这个价。
末了再讲一个老友的故事,此君经营红酒庄多年,时不时会在店里搞种种洋盘的活动,下酒菜无外乎各色奶酪、坚果、西式火腿之类。某晚携酒来家,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配搭,舀出一小碗康家脆哨待客,此君吃毕惊呼,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适合配红酒的东西。鄙人不懂,唯一知道的事情是,剩下小半斤脆哨为他席卷而去,也不知道拿回家是下了酒还是下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