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播剧《中国天眼》录制团队
编者按:广播剧《中国天眼》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贵州省广播电视局、贵州广播电视台、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和平塘县广播电视台依据中国科学院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和他的研究团队典型事迹联合创作录制。该剧以拟人化手法,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视角和口吻,重点围绕FAST这个“大国重器”三大创新、三大绝技,展现了兰教授(南仁东)和他的研究团队,为了成就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中国天眼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感人故事。
为了选址,兰教授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兰教授跌下山谷,差点被山洪冲走;为了立项,兰教授通宵达旦写出3公分厚的项目书;为了推介FAST,他自己掏钱坐匡当匡当响的绿皮火车,从东北哈工大跑到上海同济,再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寻找合作伙伴,项目书印上了20多家合作单位的名字;为了建设天眼,他扎在贵州大山里,一晃就是十年……
该剧得到了中国广播剧界专家安景林、李京盛、熊生民、孙以森、何善昭、高坦、关玲、赵德全和陈颂英等指导和帮助。该剧推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业界的专家们踊跃为该剧撰写评论,用自己的视觉,从不同的角度推介该剧。
收听广播剧《天眼》01
收听广播剧《天眼》02
收听广播剧《天眼》03
收听广播剧《天眼》04
惊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评四集广播连续剧《中国天眼》
陈颂英
题记:南仁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被誊为“中国天眼之父”。
从1993年南仁东在日本萌发建造中国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后,他用生命最后24年人生,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中国射电天文由追赶到跨越的宏伟梦想。那个全景展示“中国天眼”的模型,被誊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性工程,而戴着FAST工程标志的头盔,深沉凝视前方的南仁东工作照,也成为中国天文事业创新超越的典型画面。201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授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满怀深情地说,此时此刻,我将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贵州省广播电视局、贵州广播电视台、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和平塘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广播剧《中国天眼》,就是依据南仁东的典型事迹创作的。
致敬“大国工匠”的英雄赞歌
中国天文学曾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农耕文明,引领了大航海时代的启航之旅。随着工业文明的勃兴,西方国家用射电望远镜观察宇宙,迅速走到了天文学的前沿,英国科学家以射电望远镜发现了脉冲星,首获诺贝尔奖。美国、德国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占领了20世纪十大工程前沿,其意义甚至超过了曾经显赫一时的“阿波罗工程”。大射电望远镜,因此被冠为“大国重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993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中国的英雄先锋登场了!四集广播连续剧《中国天眼》一开始就以这场舌战群雄的大戏把听众吸引住了。以日本国立天文台客座教授的身份参加会议的“兰教授”(南仁东)在会上发言:“各位代表,我们中国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一石激起千层浪!兰教授的话刚落,此起彼伏的讽刺劝说接踵而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兰教授毅然决然地辞去在国外一天抵北京天文台一年收入的优厚待遇。回祖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坚定地相信:“我们中国很快就会有自己的超级射电望远镜。
图为王锐现场导演
广播剧《中国天眼》编剧的这个设计,可谓是石破惊天,力拔头筹。其实,这位仰望星空的艺术家,早就策划了在国内建一台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方案。在和台长的交流中,两位中国天文学家深知当时中国天文观测的窘境和实情。但是他们相信,要改变中国在天文界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建大射电望远镜。时间不等人,眼下人力、物力,财力不济,就从目前能做的基础工作选址上做起!广播剧《中国天眼》第一集,从东京豪言到北京立志,从贵州选址到平塘遇险,编剧跳跃式的情节发展,充分展示了编剧掌控广播剧作为时间艺术的节奏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推崇和倡导英雄精神。他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还把英雄精神概括为“以身许国、精忠报国”。在广播剧《中国天眼》第二集、第三集中,编剧以精心选择的典型情节,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兰教授”的英雄形象。
“兰教授”滑下山坡,巧遇布依族姑娘彩云。在彩云的领路下,兰教授团队迅速找到了大窝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历了11年的寒暑往返,兰教授终于追寻到了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天人合一,天遂人意。这里5公里半径内没有一个乡镇,30公里内还没有县城。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大减少了工程开挖量,还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大窝凼守候了上亿年,就等着兰教授的青睐!经过整整13年的企盼和坚持,国家正式把FAST项目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为了鼓励士气,凝聚人心,兰教授亲自书写了“追赶、领先、跨越”六个大字悬挂到了工作的水塔上。“中国天眼”被称为“大国重嚣”,其建造历程肯定是艰险万重,艰苦卓绝的。这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的大科学工程,不仅有工程本身的天文学、电子学,还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机械学、结构学,甚至测量与控制、岩土地质学……。作为曾经的高考状元清华学霸,“兰教授”在工程所有领域,他都能以专业的水准准确掌控。他不仅是“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还是一位“战术型老工人”。开山放炮、钳工车工、电焊锻造,他样样不是外行。
图为著名演员洪涛、郭政建正在演播
在第三集开始,兰教授在审计设计图时,发现了几处错误,一一标出来,他要求环绕FAST的六座支撑塔,一定要均匀分布,看起来才能有美感。本来,在大窝凼要找到一块平的工作面就非常难,怎样才能恰好在60度倍数的位置找到有块平地建支撑塔呢?兰教授的意见是,在第四座支撑塔的位置开挖工作面,还要把旁边的山头切割掉一点!编剧设计的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大国工匠”的工程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华民族精神时,曾经这样说:就是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梦想精神。FAST工程就是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最典型、最精彩、最生动的实例。
作为开创世界天文学最伟大的工程。FAST一共有4450块反射板、6670根钢索,共同构筑起FAST灵敏的神经,兰教授团队设计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这个“大网兜”不但需要承受1600吨的重量,还需要象弹簧一样来回伸缩,带动镜片灵活移动,精确追踪方体。这个钢索要求强度为500兆帕,达到200万次弯曲耐力。当时不要说中国,全球也没有一个企业能制造这样的钢索,这就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兰教授团队不是孤立的,在他的背后,不仅有中科院的鼎力支持,还有全国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参与,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再大的美好设想都可以付诸实施。FAST建成了,我们的兰教授却病倒了。当广播剧演播到FAST顺利运行壹周年前,巳经身患肺癌晚期,刚动完手术的兰教授,再次回到现场向他心爱的FAST作最后的告别,他要沿着圈梁再走一圈,留下最珍贵的倩影……编剧的催泪术,不由得让我们端正地站立,向“中国天眼之父”投以敬仰的目光和由衷的感谢!
锻造“三精作品”的成功探索
广播剧《中国天眼》是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作品。《中国天眼》创作团队努力遵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度精良”的要求潜心创作。在广泛听取北京、贵州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剧先后作了12次重大修改,使“兰教授”这个形象既有国家情怀、使命担当,又有艺术气息、百姓情感。他既是一个“高大上”的艺术典型,又是一个“接地气”的生活原型。
南仁东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其素材之厚实,是可以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拍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编剧紧扣英雄精神,在四集广播剧里,浓缩了南仁东24年的最精彩人生。四集连播,一气呵成,讲出了一个丰满家国情怀、明德引领风尚的中国故事。
四集广播剧《中国天眼》创作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播出又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两个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展现在艺术家面前的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強起来的伟大飞跃。无疑是40年变化的翻天覆地,还是70年奋斗的惊天动地,我们都需要满怀自信,满怀激情、满怀感恩的心态,去用心用情用功去抒写和表达。“中国天眼”的宏伟工程,象载人深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航母工程一样,都是“国之重器”。这样的生活素材,具有国际性和民族性,同时也具备时代性和历史性。所以,《中国天眼》最后呈现奉献给听众的是一台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是献给“大国工匠”的精神颂歌。
广播剧是运用声音艺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创作者提出了人物设置更加个性化、精细化、鲜明化的要求。在广播剧《中国天眼》中,把FAST设计成一个小男孩的形象,这在故事讲述中,更符合“兰教授”是“中国天眼之父”的逻辑。在声音塑造中,更突出了FAST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鲜明特征,使他在和“兰教授”的交流互动中,更富有人情味和生活味。FAST拟人化的设置,是整台戏的一个“戏眼”,有了他,编剧的情感有了寄托,导演的处理有了依据。这是一个创新的实例,为今后广播剧重大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剧中的第一主人公当然应该属于“兰教授”了。随着剧情的展开,“兰教授”的形象逐渐丰满。作为声音形象,导演也是独具匠心的。生活原型的南仁东是一个艺术气息浓重而又多才多艺的仰望星空的艺术家,他的声音形象是一个典范、厚实、激情的男中音,生病做手术后,他略带沙哑的嗓音,担负“兰教授”演播的洪涛老师演播得声情并茂,丝丝入扣,非常的庄重大气。天眼是国之重器,南仁东是大国工匠,广播剧《中国天眼》作为献礼作品,担负着培根铸魂的使命,所以“兰教授”的声音形象必须象央广、央视的新闻主播那样,有代表大国形象的风度和气质,据说该剧在录制后,专家们听后不甚满意,又重录了一遍。这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这种精益求精的严谨创作态度的值得点赞的。重录以后,其他各位演员的演播也非常到位,构成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氛围。我们向为广播剧《中国天眼》创作中,每一位付出辛勤心血的文艺工作者致敬!
南仁东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和典范,是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他为中国天眼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精彩人生,是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四集广播连续剧是广播人、科技人献给祖国70周年华诞的一束鲜花。祝愿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