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学习类App乱象调查:有些打开竟跳出色情广告

法治日报
1654128360

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移动应用所提供的内容不得有消极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不得提供和传播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拍照搜题”等功能。

这两年来,由于疫情防控因素影响,很多孩子长期在家上网课,学习类App也不断涌现,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而与此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

为揭露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讨整治之道,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下载的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体验,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连日来,不少家长就学习类App问题向《法治日报》记者吐槽。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去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学习App里聊天忙

聊天室内乌烟瘴气

河北沧州的吴女士抱怨说,上小学的儿子借着学习的名头下载了一款线上自习App,用得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她查找原因发现,孩子根本不是用App学习,而是聊天,“我体验了下这款App,虽然有学习功能,但更像一款休闲娱乐App,聊天室里更是乌烟瘴气”。

按照吴女士指引,记者下载这款App打开看到,里面确实有不少“娱乐性”功能:自习区按照不同学段分布,可以设计自己的形象、装饰模拟教室、上留言墙等。除了自习区,该App还有活动区和睡眠区,在活动区聊天室,用户可以畅所欲言。

记者随机进入一间名为“K歌房”的聊天室,房间里4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一名网名叫“水生烟”的男生提出了谈恋爱的想法,随后借着“真心话大冒险”环节向另一名女生表白。在另一个5人聊天室中,一名叫“南音”的男生正在发言,脏话连篇,并催促在场的其他人和他一同自残。

北京初中生“萌萌”告诉记者,这种骂战在该App的留言墙上更多。记者来到留言墙看到,不少人在此公开对骂,言语十分恶毒;还有很多人在上面留下“交友找我、优质男友/女友”等信息。在“萌萌”提供给记者的一张App截图上,上面一页十几条私信全是想添加她为好友的陌生人。

“萌萌”说,她的一些同学上了学习类App,只是在自习室里打个卡,便跑到聊天区和留言墙等处“网络冲浪”。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对于学习类App,特别是使用人群为未成年群体时,平台方应当提供与此相符的管理服务,不应当用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原则,避免监管不力导致功能被滥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一些学习类App的制作者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制作的App有很强的商业性与娱乐性,这不利于儿童的学习成长,需要包括平台方在内的社会各方负起责任,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环环相扣诱导消费

商业风气亟待整治

诱导消费一直是学习类App饱受诟病的问题之一。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许多消费者称自己在学习类App上被“免费领取课程”“一元抢课”等宣传语吸引,点击报名后,发现是无休止的推销。

记者下载了一款学习辅导App,注册成为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浏览“直播课”栏目时,跳出“一元速抢”六年级高效复习特训课程包的广告,上面标注着“限量”两字,点击进入后还有抢购结束倒计时的提醒。

就在记者准备退出广告页面,按下返回键时却跳出一则提示:“恭喜你,获得免费资料包,0元立享知识点清单和同步练习题”,点击免费领取后界面跳转到小程序,弹出一张二维码照片,需要记者扫码添加才能领取。扫码添加后,对方给记者发来三门课程的免费链接以及一个抽奖活动链接,在琳琅满目的实物商品中,记者抽到的奖品为“26节视频课”,而上述课程根本打不开。

之后,一名叫“君君老师”的工作人员邀请记者加入课程群,自称为班主任,要求学员们扫码上课,直播课的老师讲解了两个解题技巧后,便开始推荐课程产品——从2098元至3798元的学习大礼包。上完课,“君君老师”马上联系记者,继续推销学习大礼包。

记者询问不买学习大礼包能否继续免费听课?“君君老师”称可以继续免费听课,但要想系统学习,必须缴费,现在下单学习大礼包还有优惠。

次日,在课程群里,“君君老师”反复强调学习大礼包的优势以及优惠力度之大,群里有6位“学生家长”表示已经报名。见记者没有反应,“君君老师”向记者发来几则消息,先是告诉记者秋季长期班今天开售,课程名额只剩3个,现在购买享受优惠的同时还有精美礼品相赠,随后发来两张介绍课程组合价格的图片,价格为2098元至3996元。

朱巍认为,当前学习类App的确存在大量诱导消费的情况,这些App开发商把未成年人当作“摇钱树”,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全,父母在教育上投资不计成本的心理,打着“免费”“一元抢购”的幌子先吸引流量再诱使消费。这一乱象需要及时被整治。

程方平认为,类似“一元抢购”这种商业性很强的营销手段,不应被运用于教育领域,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类现象加以规制。

涉黄广告充斥其中

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好端端的学习App,点开全是垃圾广告。”来自北京朝阳的张先生气愤地说。他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经常借助电子设备来学习,可一些学习类App经常跳出各种广告,有推销广告、游戏广告等,有的广告画面或内容“少儿不宜”,严重影响小朋友的身心健康。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中随机以“学习”“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了近百款学习类App,发现张先生所称的问题较为普遍存在。

如一款名为“兔小萌儿童乐园”的学习App,界面上展示着五花八门的小游戏,内容大多和幼儿识字、开发思维有关。玩这些游戏时,如果想要解锁某个物品或道具,需要点击观看图标上面的广告按钮,记者点击后弹出的广告竟然是“同城交友,寂寞可约”,配图是衣着暴露的女性。继续玩下去,接下来的三条也是此类广告。

在这款App的“宝宝看”一栏里,视频播放时也跳出了广告,要观看至少5秒才能跳过。广告品类很多,有的推荐黄色小说,有的推荐记账赚钱小程序,还有的宣称免费领取宝宝生活用品。想要去除掉这些广告,需用户开通价格为39元的连续包月会员、198元的包年会员或498元的永久会员。

在该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小电视图标,点击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名为“南雅小说”的小程序中,自动推送展示的小说内容十分露骨,包含不少性暗示和色情桥段。

对此,朱巍表示,我国广告法明确禁止这类涉黄涉暴广告出现,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相关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程方平说,平台方将App的商业性放在第一位,就容易导致这类现象,且会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相关现象的惩处力度,让这类违法广告不再出现于未成年人使用的App中。

完善法律严格监管

多方携手治理乱象

对于学习类App出现的种种乱象,如何规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这类App的责任主体进行规范。平台方应当履职尽责,发现问题App及时下架处理,以保障未成年人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巍说,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在技术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在使用各类软件时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程方平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多方携手治理乱象,去除学习类App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仅体现在学习类App的监管方面,更应该提升全社会的意识,营造‘问题App人人喊打’的局面,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程方平说。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