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七年花繁果硕: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走前列、作表率

动静原创
1688601600
动静原创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包含14个方面9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分享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改革样本。

福建各类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江西跨部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协调机制、贵州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七年时间,福建、江西、贵州,这三个分别地处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试验区,按照中央提出的改革目标与任务,发挥各自的定位与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基本完成重点改革任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

贵州:厚植生态优势 创新路径出新绩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视察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求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2022年初,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书”和“施工图”已全面铺开。

去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捷报连连。继贵阳和遵义之后,六盘水市、铜仁市、黔南州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贵阳市花溪区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遵义市余庆县被正式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从2017年第一批到2022年第六批,贵州已有14个地区累计拥有16张这样的“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这16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的背后,是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生动注脚;是贵州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是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标杆”的奋斗决心。

开年植树,一年接着一年种,贵州已经持续了9个年头。这些年,贵州干部群众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造绿、增绿、扩绿、护绿的贵州实践精彩纷呈。从2012年到2022年,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372万亩,退耕还林实施面积达1695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达1.31万平方公里。同时,贵州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还被列入“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而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今年3月起,《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贵州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生产环境保护”概念,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贵州不仅要保护、要治理,还要建设,更要发展,让绿色“底色”更鲜亮。

去年2月,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此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多亩树林,碳减排放量达到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正一步步拓宽。

用“含绿量”赢得工业发展“含金量”。贵州持续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节能降碳,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做好工业绿色低碳“加减法”,擦亮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色调。

贵州率先在全国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从“工业副产”到“新型建材”,贵州实现了磷石膏的“变废为宝”。去年贵州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已突破1300万吨,初步构建起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96.43%,超全国水平46.03%。

截至2022年底,共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162家,绿色工业园区27个。2022年,全省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5%,较五年前提高6.3个百分点,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福建:让绿水青山“颜”“值”同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让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多年来,福建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取得了一系列“绿色成就”:圆满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点改革任务,木兰溪治理、生态保护补偿等39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绿水青山“颜”“值”同升,“清新福建”更加靓丽。

来源:新华社

走在八闽大地,目光所见,皆是一幅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仲夏时节,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鸣阵阵,沙洲上草木葱茏,水鸟悠闲觅食。目前保护区累计记录到鸟类数量313种,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其中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9种珍稀濒危鸟类。

而在“福建最绿县份之一”长汀,2020年水土流失率已降至6.78%。“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治理经验入选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世界生态修复典型。

 经过20余年全流域系统治理,曾经水患成灾的福建莆田木兰溪,已经成为河畅水清的“生态之河”。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累计发现16个新物种。

“绿起来”是前提,“富起来”是关键。绿色经济,正成为福建的经济新增长极。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他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近年来,福建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林业碳票、政策性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碳汇贷”……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走在全国前列,林业碳汇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挥棒下,福建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全省单位GDP能耗强度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二;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同时全省所有设区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新征程,再出发。2022年《深化生态省建设 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印发,为美丽福建建设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修订内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又将迈上新台阶,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优势和骄傲。

江西:绿色发展意正浓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饱蘸生态笔墨,绘就绿色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

江西日报

江西省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目前,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出台,江西35项改革成果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生态环境质量稳居优等生行列,空气质量中部地区第一、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生态质量指数全国第三,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五年、赣江干流连续两年达到Ⅱ类水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优秀。

江西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用足用好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深入推进抚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启动全省生态产品信息共享及GEP自动核算平台建设,着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7.1%、40.5%,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新增12家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江西铜业获评国家能效“领跑者”、实现能效领跑“零的突破”,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5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比重49%。让绿水青山产生更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2年,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继续做优,全国唯一部省共建江豚保护基地落户江西,生态优势持续巩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是江西省江豚保护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也将成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张“新名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21条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屏障;出台《江西省林长制条例》,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

种好“试验田”,结出“生态果”。如今,福建、江西、贵州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正走前列、作表率,谱写出绿色发展新篇章,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贡献宝贵经验。

记者

万好

编辑

范洋

责编

王常星

编排

李佳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