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产业联盟的成立,成功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填补了贵州新能源产业中上游的空白。那这条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今天的《请你上车》,我们邀请到威宁县副县长申嵩和贵州长通威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舒。
贵州台记者赵卓越:我们看到威宁携手长通带来了一条产业链,能否介绍一下这个特殊的展品?
贵州长通威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舒说:“我们产业链上有负责光伏组件生产的浙江衢州一道新能,有负责逆变器生产的厦门科华数据,负责光伏支架生产的江苏国强,还有马上也会入驻到园区的东方风电,长通的新曙光电缆等等,必须是新能源产业的优强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组合起来就是完整的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链了,这个产业链基本上在2022年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威宁县副县长申嵩介绍:“以前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的时候,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外地购进,初步估算全省‘十四五’期间蕴藏的新能源装备市场还有1250个亿,如果能够留在贵州,对贵州制造业的带动将十分巨大,那么威宁也立足于优势的‘风光’资源,把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吸引到威宁来推动发展。”
贵州台记者赵卓越:让这条产业链实现贵州制造的关键是什么?
贵州长通威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舒表示:“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如此迅速,就像刚才申县长所说,关键还是在于贵州的新能源市场非常地活跃。贵州省委省政府、省能源局大力支持新能源装机,长通作为贵州省30年的民营企业,有一些好的商业基础,包括电线电缆,但是我们也意识到面对如此多家大型组织性客户,只有长通一家单位的力量是独木难支的,只有大家在一起整合业内的优强企业,打造一个新能源产业联盟,才有可能拿下订单和市场。”
威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申嵩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化竞争,政府这只手和市场这只手形成了叠加效应。第一是抓住了龙头企业推动以商招商,迅速和相关的企业达成了共识;第二抢抓时机,在新能源发展窗口期,县里面迅速出击,积极外出招商引资,按照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的思路有很多创新工作,也迅速地完成了顶层设计,配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障企业落户以后良好的营商环境。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班子和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用情感去留住企业,同时用市场和资源打动企业。最后用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推动扎根在贵州,形成一个良性的协调的发展。”
贵州台记者赵卓越:两位怎么看先进装备制造对能源转型的重要作用?
贵州长通威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舒说:“得益于过去这几年我们国家制造业产业不断地技术革命,中国的光伏行业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水平,现在光伏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又比如说风机从过去主要以1.5兆瓦机型为主,现在贵州这边以5兆瓦或以上的机型为主。还有储能设备效率慢慢提高,尤其是现在电化学储能成本越来越低,电网越来越愿意接受来自新能源发的电,逐步加快实现‘3060’目标的步伐。”
威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申嵩说:“走装备制造这条路就是发挥了比较优势。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就是‘十四五’末,争取新能源装机规模能够突破600万千瓦。在威宁全县范围内形成水、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