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网络中国节·清明丨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清明篇】

1712187480

很少有一个节日,像今天这样意蕴深厚:它是一个悲怆的日子,风清景明,慎终追远;它又是一个轻盈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追思故人时,它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踏青放歌时,它又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关乎心情的节气之一。节气与节日水乳交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今天,是清明节。

您好听众朋友,我是李立宏!今天是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欢迎您收听“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展播节目”清明篇。

每逢清明,人们总会想起记忆中最亲近的逝者,以及逝者牵连出的悠悠往事。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常常与如丝如缕的绵绵春雨相伴。人们的回忆与思念,被春雨唤醒,随着春雨一一捡拾起来。清明在春天到来,而春日总是生机勃勃,莺飞草长,故人入梦,赋予这个独特的日子以属于人世的深深眷恋,在生机中,对逝者,对终于不能再相见的亲人,寄托深沉的追思。这就是血脉之情的牵连。感谢中华民族的先祖,为我们定下这样一个日子,年复一年,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去祭奠,去缅怀,为生命的短暂易逝写下遗憾和流连,同时也让我们在这一天,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种一棵树,采一枝花,放飞风筝,仰望天空,期待我们的魂魄能与亲人在天上相逢。

中华民族是诗意的民族,我们用一些诗词,串起清明节的昨天与今天,表达对清明的理解。首先,我想为大家推荐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苏扬为您朗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是一幅美丽的春雨画卷。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个个失魂落魄。诗人杜牧羁旅在外,思乡情切,唯有酒可销愁。他询问路过的牧童:请问哪里有酒家呀?牧童远远地指着远方:那边的杏花村。此时,杜牧一定也是断魂的吧。也许,只有在酒里,方可消磨心中的期待。

下面再为大家介绍一首宋代诗人高翥的七律诗《清明日对酒》,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姚科为您朗诵: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代时,清明祭祖早已成为传统。每到清明节,人们倾巢而出,各自祭扫。看着纸灰飘扬在空中,如蝴蝶般飞舞,人们痛哭着祭扫完毕,一切都归于沉寂。儿女们忘记了白天扫墓的悲伤,又纷纷开始欢声笑语。

诗人看得很开:人生有酒,就应当大醉一场,百年之后,是一滴都带不到九泉的。

人生啊,就是如此,一旦进入死亡,尘世的美好,都化为泡影,再也无法享受。我们所拥有的,只有这一辈子。

生命本是一场旅行,我们无法改变结果,却可以让过程灿烂而丰盈。

有人说清明节是一个悲伤的节日,所以不能问候别人说“清明节快乐”。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请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老师为您解答一下: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照理说,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气与节日结合的节气,它反映了春天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春和景明、花开树也绿的美好景色。所以古人在清明节之际鼓励我们偶出家门、踏青郊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且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有一个寒食节,作为纪念介子推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契机。于此相近还有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人亲近水面、感受自然勃勃生机的重要节日。这三个节日聚在一起,它的主题就是欢乐和勃勃生机。由于农耕社会春天下种、秋天收获的因果关系,使得我们对祖先的感恩、怀念特别强烈,所以祭奠先烈、家人也成为清明节一个重要主题。但清明节祭奠先人只是一个重要元素,主题还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所以,清明节能不能说“快乐”,大家自然有判断。

每一年的清明节,总会带给人关于生与死的感慨。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万事万物正在不断地成长,也在不断地消亡。人,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把握死亡,但却可以抓住生的时光。常喜乐,能爱人,有健康,已经是很好的人生了。

在此,我们祝愿所有的朋友,清明节安康、快乐!

说到清明,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非常经典,我们有请著名播音艺术家虹云为大家朗诵: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于1957年,是毛泽东为悼念亡妻杨开慧所做。

有学者认为,古代悼亡之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感情真挚而细腻。比如苏轼在他的《江城子》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再比如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写道:“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然而,毛泽东的《蝶恋花》词却有所不同。他对妻子的追悼虽有长歌当哭之感,却亦有豪情骄傲。写到革命胜利了,民族独立了,人民解放了,两位英魂哭了,无数革命先烈哭了。听闻革命胜利,他们喜泪滂沱,化作倾盆大雨落下人间。

在革命的激流中,毛泽东的诗篇,革命激情与儿女情长有机结合,婉约豪放熔于一炉。他的悼亡诗,“缅怀、纪念不止一人,悼亡之余更为骄傲”!这无疑是“小我融入大我”“小爱融入大爱”的形象体现。

毛泽东的这首深情之作,也是在提醒世人,缅怀亲人是情到深处所致,而将亲人的精神传承后世,才是缅怀与追思的深意之所在。清明节,正是这样一个提示着我们要将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守护的日子。

高巍:说到清明节的习俗,扫墓肯定是重要的内容。中国人希望通过扫墓慎终追远,怀念亲人,汲取精神力量,同时对下一代进行家风教育。

有人问,这么重要的日子,什么时候算是正日子呢?有人说,那还用说,清明节是正日子啊!可是你想过吗?如果大家都在这一天去扫墓,道路肯定会交通拥堵,墓地也是人满为患。古人注意到这一点以后,就提倡扫墓特有的一种情怀,把正日子留给出家人,俗人可以在头十天或后十天半个月时间段内去扫墓。因为这时春和景明的景色依然在,而且与清明节挨得较近,所以也是适合扫墓、踏青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扫墓祭祖,告慰先人。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的民族,清明节的由来也与忠诚、感恩的美好品德紧密相连。

有人说,清明节的基调是忧伤的,然而,自然有灵,以她的妙手点化人们,让这个追思亲人故旧的日子恰好春意盎然。于是,人们读懂了自然造化的启示,沉下心来,宁静自省而后整理心情。热爱生活的人们顺理成章将清明节这一天当作放纵感情的时刻,不再一味沉湎于悲伤,也为这一日增添了踏青郊游、插柳植树、品味美食等等更为丰富的内容,在缅怀的同时,衷心为美好的春日和未来感到高兴,将追思化作生命欢歌的营养,在逝者的注视里将目光转向更值得珍惜的当下。

清明正值暮春,是郊游的好日子。《论语》里曾这样记载郊游:“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宋代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雨霏为大家朗诵: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古时,每年清明前后,人们会祭祀土地神,叫做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生活的小片段,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

下面再来欣赏宋代诗人王禹偁的诗《清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彭坤为您朗诵: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一千多年前,王羲之曾和友人在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成就一段佳话。

仰慕前人遗风,王禹偁也想去郊游一番。可是,诗人一贫如洗,没有花也没有酒,就像置身在荒山野寺中的僧人,无着无落。不过,诗人马上找到了快乐。他向邻人讨要了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越是昏暗的时候,越要自己治愈自己。

过一个阅读的清明,挺好,也挺快乐。

下面再欣赏一首由演播艺术家王明军朗诵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词人欧阳修在词中描写了清明节时西湖的盛况: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欧阳修眼中的清明节西湖,热闹繁华,到处充满着游春的喜悦。“繁华”“喧哗”,是这场春景给人的最大感受。

游人们从早上出去,一直畅玩到傍晚,方缓缓尽兴归去。他们或饱览美景,或喝醉了酒,或头上簪花,也把整座都城点缀得满目美景。

欧阳修的这首词,也让我们充分领受到了古人过清明节多彩的一面。

踏青是清明节仅次于祭祖的第二大活动,与祭祖的伤感氛围相比,踏青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或许有人奇怪,同一天,既有缅怀的悲伤,又有赏春的喜悦,古人过个清明节怎么这么分裂?

其实不然,没由人喜欢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祭祖是必须的,但庄重之外也不必过于沉溺,没有谁比中国的百姓更为达观,也没有谁比他们更懂得生之欢乐,这种朴素的世界观决定了中国人从来不会辜负大自然的恩赐,从来不负春光。

于是你会发现,春日的许多节日,都和清明节融合了,比如上巳节。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上巳节的喜悦,刚好成为清明哀悼祖先之余,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高巍:因为清明节是节气与节日的结合,所以才有踏青、郊游那么多的娱乐项目。同时在它的前一天还有一个寒食节。大家都知道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传说这一天是他被烧死的日子,所以人们设立了寒食节,通过吃冷食对他表示纪念。由此也引申出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的传统。至于上巳节,原来是要在每年三月初三这一天,主题是踏青、感受水边洗涤的快乐等有意思的事情,与清明节的主题比较接近。从宋代开始,上巳节也融入了清明节里。

在唐人中,杜甫特意提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时长安妙龄少女都去水边洗涤,跟水亲近有给个乞子的传统。所以可以看到,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是并列的、有不同的主题,但是都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好,丰富了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清明这个积聚明媚阳光和千年情结的日子,在明媚的春光之中,在广袤的田野之上,在香烛的摇曳之下,平静而安祥,鲜亮而清新。

无论是悲欢离合、哀思绵绵,还是欢快祥和、杨柳依依,清明节是我们祭拜祖先、亲近大地、拥抱自然的重要时间,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千年清明,清明千年。

清明常在,家国常青。

听众朋友,您刚才听到的是专题节目《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展播》清明篇。本节目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主办单位: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承办单位: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感谢您的收听!

编辑

范洋

责编

李佳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