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村晚”遇见了施秉县的百龙欢腾
这个新春会闹出怎样的年味儿呢?
快看,在动静记者身后这两条108米的长龙,就是元宵节期间施秉县龙灯巡街队的主角,紧接着后面是全县10个社区的龙灯队伍,巡完街后就到音乐喷泉广场去参加今年的“舞龙大赛”。
龙灯队队员 邓同学
龙灯队队员邓同学:“人很多、很热闹,自愿来的,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龙灯队队员 倪同学
“以前没做过护旗手,十分激动,觉得今年的施秉比往年都要热闹。”龙灯队队员倪同学说。
作为今年76个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的分会场之一,施秉在大年初九至元宵节期间开展了“舞龙炸街”、春节龙灯花车展演等系列民俗活动。
每到节假日,男女老少都会随龙而动从舞龙队伍中一起拔龙须,钻龙档子,赢个好彩头。
游客 杨女士
“我们是从凯里特意过来的,感受民族风俗,踩龙须,蹿龙尾接好运,我今天采了好多好多龙须。”游客杨女士说。
游客 常先生
“很开心,年味儿更浓了,带小宝宝第一次来,希望新年小宝宝健康成长,大人一帆风顺。”游客常先生说。
施秉县鼓楼社区支部书记 石家鸿
施秉县鼓楼社区支部书记石家鸿表示:“年前半个月我们就开始准备,全社区的群众一起共同协作制作出来了巡街的花灯,增进了邻里和谐。今天的天气温很低,但很多人的心情都是热情高涨的,氛围真的很浓。施秉原来都有舞龙灯、看花灯这个传统,我们要继续把它发扬下去。”
施秉县西正社区高跷队员 钱家瑶
施秉县西正社区高跷队员钱家瑶则带着社区工作人员,给大家表演了高跷队、舞蹈表演等:“踩高跷要配合鼓乐扭起来才好看,像跳舞一样,要有音乐的伴奏。”
施秉县龙舟龙灯协会会长 欧阳光
施秉县龙舟龙灯协会会长欧阳光告诉记者,施秉的龙文化从唐宋时期到现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刚开始玩的人不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从以前的“凑热闹”到现在“要参与”,龙文化也在施秉这片土地上愈发枝繁叶茂。
餐饮店老板 张宏文
用独具特色的龙灯文化重拾年味,也带动了施秉县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的经济复苏。餐饮店老板张宏文说:“今年的客流相对去年翻了2到3倍,一桌吃完走了马上有人续上,最多的一天达到300人。”
水墨云山宾馆大堂经理 廖世焰
“酒店30个房间,从初一到元宵节都是满房状态,客量比去年提升40%。”水墨云山宾馆大堂经理廖世焰说。
施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辉
据了解,春节期间的系列活动吸引了施秉县周边游客前来体验,全县共接待游客10来万人次,实现收入1.5亿元。施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辉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有长108米的大型亮龙、草把龙2条,其他各型亮龙、草把龙138条,故事车50台,方阵50个,群众参与热情很高,整个春节每天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施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龙俊志
“‘百龙聚会闹新春’的传统龙灯展演充分展现丰富的文旅资源、乡村巨大的发展变化和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下一步,县里将继续争取连续举办全国乡村‘村晚’提升知名度;深入挖掘施秉传统龙灯文化,申报非遗项目;推出以春节施秉传统龙灯文化为主题,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施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龙俊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