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谁知农圃无穷乐,温润清新话桑麻,读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79490060
积分商场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诗景如画,历历生动,祥和亲切,温润清新。在内容上,勤勉桑麻、谨奉神明、甘美风物三个方面较为突出。

一、勤勉桑麻

明代王世贞称赞范成大《田园杂兴绝句六十首》“已曲尽吴中农圃”,是说范成大这一大型组诗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关注“农事”,细致描摹、深入体察农业生产劳动。因此,本文这里所说的“勤勉桑麻”不仅仅是指“桑麻”,是说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写农事的诗篇最多,也最为用心。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五》诗曰: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蚤出”即“早出”;“移秧”是指插秧,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阿魏”是一种多年生药草,农历三月里会发出新叶,具有浓郁的葱蒜类的味道。诗写早稻插秧时节,园林清晓,百花飘尽,桑麻仍小,一派欣欣景象。

曾明-摄

范成大所归隐的苏州石湖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暮春时节,“种水”也是重要的农事,比如种藕、种芦苇、种菰(茭青、茭白)乃至让人叹为观止的种“葑田”等等。关于这极为重要的“种水”,我们随着范成大的特写镜头一一道来。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二》诗云: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诗意是说,湖里、荡里都种植了莲藕,但春水潮涨,小小的荷叶淹没在水中。又想到梅雨时节风浪会更大,于是在岸边上新种植了芦苇。

关于“葑田”,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七》诗曰: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葑田”是什么?为什么“小舟撑取葑田归”,划着小船就可以把“葑田”带回来?如果不能详细了解“葑田”,这首诗是不好理解的,可能会觉得不知所云。这首诗专写“葑田”,看似诗情画意、平平淡淡中,古时农人的艰辛已尽在笔下,远非当今的我们所能想象。

北宋林逋《葑田》诗云:“淤泥肥黑稻秧青,阔盖深流旋旋生。拟倩湖君书版籍,水仙今佃老农耕。”林逋所吟咏的葑田,当是处在杭州西湖中的。据诗意,葑田漂浮于湖水深处的水面上,却有着淤泥肥黑,生长着稻秧青青。两宋间的陈旉《农书·卷上》载曰:“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这样的葑田,的的确确是名副其实的“种水”了!

理解了这种水上漂浮的“葑田”种植,再看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二》诗,则所谓“水周围”“没半扉”“茭青难护岸”等等便可以很好理解了。这首诗要表明的是,又是一年春忙时节,要仔细打理葑田,于是撑船将葑田带回岸边,清除枯朽的杂草,整修看管葑田的小木屋,补种保护葑田的茭青……

而移至岸边的葑田,在整理好之后,再早早插秧、载植,之后还是要撑船移至深水区的——因为湖泊岸边水浅处,也不能白白地放过,是要种植芦苇、莲藕、菱角等的。而除了种植,水面的养殖也被范成大写入诗里,比如在湖面上放养鸭子。《晚春田园杂兴·其十二》诗曰: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诗写乌鸟归林,行人稀疏;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夕阳西下,霞光粼粼,“小童”独自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回家来。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三》还有“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的诗句,由此则可推知此地的春茶生产也早已商业化、产业化了。国人自古尤为推重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即清明节之前生产的春茶,甚至还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范成大此诗所云“行商来买茶”,是在“蝴蝶双双入菜花”之际,所写应当就是商人前来采买“明前茶”。

二、谨奉神明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四》诗曰:

湔裙水满绿蘋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这首诗随意写来,平常话语,却可谓句句有故事。

袁卫民-摄

诗末有范成大自注云:“吴下以上巳蛙鸣,则知无水灾。”诗歌最后两句,写蛙声从傍晚一直喧闹到天明,又说今年的稻子一定会十分的丰收!也即,范成大认为,青蛙、蟾蜍叫得欢,稻子就必定收成好。那么,他这是迷信吗?其实,这样类似的认知有着很深的文化根源,正如同“喜鹊叫,好事到”“喜鹊叫,贵客到”之类的谚语,不可能拿“科学道理”或“统计学数据”来证实或证伪。这里,范成大写“薄暮蛙声连晓闹”是大丰收的好兆头,深深蕴含着千百年来农民对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虔诚祈愿。

而诗歌第二句“上巳微寒懒出游”,虽然说是范成大自己“懒出游”了,但反推一下,其实这正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上巳节春游之盛。《后汉书·礼仪志》载曰:“(正月)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这大概也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云:“暮春之初……修禊事也。”也即,古人“上巳节”原本最重要的用意是“洗濯祓除”,通过清洁之水的洗濯,来消灾除害,解厄去困。

正是与第二句里的“上巳”有关,最为饶有风味的还是此诗第一句里的“湔裙”。“湔裙”字面上的意思看起来是说“洗洗裙子”,但实则其起源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后来演变为一种祈福的民俗活动。

南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曰:“(正月)元日至于月晦……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有云:“(正月)元日至月晦,今并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文献里的“湔裳”也即范成大诗里所说的“湔裙”,唐人吕渭已有“湔裙移旧俗”的诗句,宋人诗词对于“湔裙”则多有歌咏。清代吴敬梓《滁州旅思》有“春光已过湔裙节”之语,其《全椒道上口占六首·其五》诗曰:

湔裙村女集方塘,钗燄波光间日光。

为听窃脂枝上语,相邀同赛马头娘。

吴敬梓诗里的“窃脂”即桑扈鸟;所谓“马头娘”是指“蚕神”,又称为“蚕花娘娘”;而“赛马头娘”的“赛”字,则是说通过种种仪式,祭祀酬报神恩。吴敬梓诗里写了“湔裙”村女的水边集会,又说桑扈鸟,又说要祭祀蚕神,这也印证了古时的“湔裙”是在采桑养蚕的时节。

关于采桑养蚕,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六》诗曰: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这首诗里范成大写到了重要的“三旬蚕忌”。蚕的孵化到成蛹,也即一龄到五龄大约需要一个月,正好是“三旬”。“蚕忌”期间,邻居之间互不来往,只是在采桑时候才能短暂相逢。除了神秘的禁忌意味,“蚕忌”倒真的有些科学道理,邻里之间不串门,实质上肯定会大大减少蚕宝宝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概率,有利于蚕宝宝健康生长。

三、甘美风物

春来风物绝美,滋味绝佳,范成大自然念念不忘,把那些甘美都写进了诗歌里。

袁卫民-摄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一》诗云: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诗写这清清溪水边的野菜,有莼菜、卷荷、水芹、薤菜,香气都可以沁入梦里!

再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八》诗曰: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清新甘甜的茅针,酸酸甜甜的红红的野草莓,盛在小竹笼里,挂在杖头上,回家来,自然成了小儿女们的最爱!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范成大也写到了这样的“时新鱼菜”。《晚春田园杂兴·其九》诗曰: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鲀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河鲀”即“河豚”。又,“石首”鱼又名黄花鱼,范成大诗里所写的在楝子开花时节溯流而来的石首鱼,或应当就是著名的有洄游习性的大黄鱼或小黄鱼。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十》诗云: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这首诗里,“煮瓶浮蜡正尝新”是说,最好喝的是新的春酒;“牡丹破萼樱桃熟”是说,最鲜美的是新的樱桃!

蒯华扬-摄

一幅幅剪影一首首诗,对于范成大这样动情的田园书写,后人给予了高度赞扬。“由其温润,进其清新。”“谁知农圃无穷乐……石湖老去最能诗。”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价说,范成大的田园诗有着“泥土和血汗的气息”,“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