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微短剧“追光者2025”之《战歌嘹亮》正式上线

动静原创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1761268140
动静原创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大片国土沦陷,许多的军工企业、军事院校、大中型工厂及金融团体、社会团体、机关学校迁入贵州。日本为了达到迅速占领中国的目的,长期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轰炸,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贵州是日军飞机轰炸破坏的主要目标。1938年9月到1941年6月,是日军飞机大规模对贵州进行轰炸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日军凭借其空中力量的优势对贵州进行轰炸,给贵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抗战大后方重要枢纽之一重庆的南大门——贵阳,因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日本飞机对贵阳的轰炸,前后达9次之多,其中破坏最为严重、最为惨烈的一次,是1939年的“二四”轰炸。

(“二四”轰炸后被夷为平地的贵阳中华南路。图源贵州省档案馆)

(“二四”轰炸后警察和防护团组织救火画面。图源贵阳市档案馆)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4月,一个音乐爱好团体——筑光音乐会(原名筑光音乐研究会)创建。七七事变后,贵州地下党组织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了该团体,使之成为了以抗日救亡宣传为主的进步爱国团体。该团体成员在党的影响和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走上街头、深入农村,用歌声唤醒民众。

(1937年成立的筑光音乐会。图源方志贵阳)

1940年,一首旋律铿锵、歌词振奋人心的歌,在贵阳唱响。这首歌就是诞生于抗战烽火的《黄河大合唱》。这一年,筑光音乐会收到从延安寄来的《黄河大合唱》谱本,他们立即组织翻印、排练,很快在贵阳为群众演唱,迅速让《黄河大合唱》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传唱。《黄河大合唱》的演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了群众的抗战决心。筑光音乐会以歌为号,动员抗战力量。

(筑光音乐会宣传海报 图源方志贵阳)

本片的故事,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

编辑

辛宇

责编

赵泳松

编审

鞠飞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