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位于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小寨关村的3000亩夏秋茶迎来丰收,茶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采用机械化方式采摘鲜嫩茶青,从茶园到厂房,处处一片忙碌景象。
近日,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小寨关村茶叶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正手持采茶机穿梭在茶垄间,机器驶过,嫩绿的茶青便落入袋中。据了解,为提升茶叶采收效率,目前基地采用机采作业,确保茶青及时下树,为后续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8月初以来,我们投入的这个人工大概每天在30人,全部都是机采茶队,每天发放的工资,每人金额在300元左右,每天30个人发放的工资总共一万多,每天我们的茶青采收保底4万斤以上。”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王建林告诉记者。
新鲜的茶青不能耽搁,从采收、运输到加工,每个环节都在和时间赛跑。在加工厂房内,刚采摘下来的茶青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逐渐褪去青涩,变成色泽墨绿的干茶,整个车间内弥漫着醇厚的茶香。
对于丰收的茶叶而言,“产得出”只是第一步,“销得畅”才是让价值落地的关键。为了让基地茶产业“走得快、卖得好”,目前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金尘茶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形成了“田间到车间再到市场”的高效产业链条,为茶叶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公司和安顺本地企业金尘茶公司达成合作,我们厂房自己每天生产加工消耗三千斤左右的茶青,多余的茶青全部卖给合作企业金尘茶公司,然后我们的产品成品也同样销往金尘茶公司,现在按照市场行情来看,夏秋茶价格在一万五左右一吨。”王建林说道。
如今,板当镇小寨关村的3000亩夏秋茶不仅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更让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紫云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伍涛 孟波(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