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马犁野”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前往清镇市暗流镇,聚焦地域性红色文化资源赋能贵州省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实践探索,开展了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当天,实践队伍在暗流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丁洪海同志带领下踏上去看望抗美援朝老兵的路程。在丁书记的介绍下得知,老兵杨联富曾是抗美援朝战斗期间营救营长,抢夺点燃的炸药包奔跑百米之外扔掉救火车站等英勇事迹立三等功2次。今天恰逢抗美援朝老兵杨联富93岁寿辰,实践队队员们特地准备了鲜花、牛奶、演出节目等朝着老兵家走去。
在老兵家中亲切与杨老交谈,客厅悬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照与泛黄的《立功证书》,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当年在一次作战中遇到了敌军飞机扫射,营长大喊让大家卧倒,眼看子弹袭来,我顾不上太多,飞身把营长压在自己的血肉之躯下......”杨老抚摸着珍藏的军功章,将战场上的生死瞬间娓娓道来。
杨老指尖抚过军功章的纹路时,社会实践队的学生们认真聆听、屏息记录。泛黄《立功证书》在“红色基因薪火传・场景教学润初心” 活动中,成为最鲜活的思政教材。
这是贵州省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生动实践 —— 把课堂从教室搬进老兵家中,让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在历史现场触摸初心。“比起课本上的文字,杨老身上的伤疤、证书上的钢笔字迹,更能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民族大义’。”活动负责人侯子晗老师讲到。这种 “见人见物见精神” 的场景式教学模式,从老兵家中的口述历史,到抗美援朝战役的情景模拟,红色基因通过可感可知的场景,悄悄融入高职青年学子的血脉。
在杨老家中,贵阳市省府路小学学生董文兮带来了特色节目《童心向党》歌舞,稚嫩歌声中队员们献花庆生。杨老轻抚小朋友并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撑起脊梁!”这是一场跨越世纪的信仰对话,熔铸新时代青年担当。
当天下午,“青马犁野”社会实践队团队到暗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纷纷担任思政课堂小老师,为当地“同心同行”陪伴课堂的30余名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队员以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事迹为切入点,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不仅要关注革命年代的红色人物和故事,更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榜样与感动,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团队董平江老师以“五星红旗内涵、长征精神”讲述“国旗的红是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我要不负期待努力学习。”小朋友们纷纷举手用洪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志向。这些稚嫩的声音,正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最强音。
此次实践活动,构建“红色资源+场景教学+实践育人”的贵州省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创新模式,既让学生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更点燃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强化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下一步,青马犁野团队将持续结对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贵州红色文化遗址、乡村社区,通过沉浸式体验、实地调研、文化互动等形式,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 “大思政课” 的生动教材,化作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者,进一步感悟红色文化力量。
图片来源:王晶晶
实习记者:程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