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古墓珍宝背后的播州传奇

动静原创
1726988640
积分商场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聆听它们讲述的古老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动静原创

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隋唐至宋元

史载,唐末,南诏攻陷播州,太原人杨端应诏入播,收复失地。自唐经宋、元至明,杨氏世守其土,共传二十七代,先后三十人统领播州达七百余年。

播州杨氏世系简表

杨氏寓兵于农,治播有方,逐渐成为播州第一望族,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南宋晚期,曾积极助宋抗蒙,为国之藩篱。关于杨氏的祖源,学界尚有争论,有山西太原和本地土著两说。

播州杨氏家族墓地分布示意图

活动于北宋神宗时期的七世祖杨贵迁,是杨氏首位确凿可考的祖先;十三世祖杨粲,则是首位被考古发现证实的祖先。

杨粲墓

杨粲墓,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是一座大型双石室墓。该墓修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953年调查发现,1957年发掘,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粲墓航拍图

墓室占地面积64平方米,由白砂岩条石砌筑而成,共计496块,以传统榫卯结构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全墓共有雕刻190幅,其中人物雕像28尊,仿木建筑构件、动物、花草和几何图案雕刻共有162幅。除石刻外还出土铜鼓、梅瓶、铜镜、青瓷碗、金花片、铜钱、陶器等。

杨粲墓出土文物:1~5.影青瓷碗 6.梅瓶 7.铁棺环 8.铁门转 9.铜镜 10.银抓钉 11.金花片 12.“崇宁通宝”铜钱 13.“崇宁重宝”铜钱 14.女墓铜鼓 15.男墓铜鼓 图源杨粲墓博物馆

影青划花碗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金花残片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杨粲(?~约1227),字文卿。播州杨氏第13世,知白锦堡。宋金战争中,输黄白金钜万、两次贡战马六百匹,助宋抗金。治播有方,史载“杨氏居播十三传,至粲始大”。曾作“家训十条”:“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佞,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对杨氏后裔产生深远影响。

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图中的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为小口翻沿尖唇、短束颈、口上有一棱、长腹、丰肩、平底。腹部彩绘缠枝黑色牡丹花,在肩部和腹下各饰一道弦纹,肩的上部绘有草叶纹三枝,属磁州窑系,亦是贵州对外交通繁荣的物证。

影青划花碗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影青划花碗,1957年于杨粲墓出土。白胎,釉色青白,晶莹如水。敞口,斜腹,矮圈足,内壁刻划云草纹。此件器物系景德镇烧制,是南宋时期贵州东向通道得到强化的物证。

仙人白鹤纹带柄铜镜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杨粲墓早年被盗,除二面铜鼓、一面铜镜、四件影青瓷碗和二方镇墓石较为完整外,其它器物皆残缺破碎。

铁门环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铁门斗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铁棺环 遵义红花岗皇坟嘴杨粲墓出土

杨粲墓规模宏大,构思精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的播州经济社会状况。门扉及龛内的木结构建筑,说明播州偏居一隅却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墓葬形制与四川宋墓构造基本一致,石刻的风格与技法与四川大足石刻相似,说明那时播州深受四川文化的影响和传播。杨粲墓是播州土司最为重要的遗存之一,这座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概括了宋代播州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为土司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也为黔北石刻艺术研究和南方古建筑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制图:王珺璐

部分资料来源:杨粲墓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开馆时间:2月3日起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正常开放,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贵州省博物馆1、2、3楼3个展厅

门票:免费(微信搜索“贵州省博物馆”公众号预约入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