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4日)上午,贵州首届乡土建筑传统技艺大赛在贵阳开幕。来自铜仁、六盘水、安顺、遵义等7个地区的11位贵州匠师参赛。比赛现场,选手们使用墨斗、锯、创、凿等传统工具,进行了大木作和小木作两项比拼。
据了解,贵州省目前有757个村寨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二,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此次大赛旨在传承工匠精神,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建筑,让老建筑在匠师们的修缮中更有价值。
据悉,本次大赛为期两天,5位评委将根据工艺水平与细节、实用价值与美观度、选材与成本控制、制作进度与效率、安全性与规范性五个要素位选手打分,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入围奖5名。
比赛现场还展示了各位选手的代表作品,侗族风雨桥、水族寨门、侗族鼓楼等模型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来自黎平的参赛选手杨再伟告诉记者,自己从业16年了,能参加本次大赛心情很激动:“门窗修复最大的难度在框架修复,腐烂的部分一不小心就会碎掉,所以一扇窗户大概三四个小时才能完全修完,慢工出细活。”16岁的选手黄勇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手工便很感兴趣:“虽然只是学习了半年,但是每做出一件成品,我都感到很骄傲,很有成就感的,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是我一生的目标。”
贵州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 越剑
贵州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越剑告诉记者,无论是对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还是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自觉,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指引,工匠精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它是靠师承体系的承传来实现的。匠师技艺的传习是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城乡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传统师承体系作为人才保障,老建筑的价值在匠师的修缮中展现传统建筑智慧,让老建筑“活”起来才能价值重现。越剑说:“保建老屋首先要保匠师。本次比赛最大的亮点是老中青三代都有不同的参赛选手,会有惊喜,他们的碰撞也会带来对于发展传统技艺的思考。希望我们的传统技艺能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