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积极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省“1+8”开放创新平台作用,紧紧围绕全省产业大招商要求和全市“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安排部署,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区内产业招商、双创示范等各项工作取得成效,上半年签约项目17个、到位资金121.42亿元,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强省会”战略行动贡献了高新智慧和力量。
近日,记者在贵阳高新区洛湾智慧包装产业孵化园采访时看到,在孵企业的自动化纸袋机正以每分钟折叠近一百个纸袋的速度工作;与此同时,园区内第一家印前打样中心的数码打样系统也在进行着印前打样工作。据了解,这是贵阳高新区刚刚获批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而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将是这个产业孵化园最鲜亮的标签。
贵阳高新区洛湾智慧包装产业孵化园财务总监王春江说:“在申报过程中,贵阳高新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成为贵阳市市级的孵化器,政府给了我们30万的专项资金补贴,现在通过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产业基金,会给到我们一比一的产业配资,为我们园区在孵的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对接帮助。”
据悉,贵阳高新区通过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政企信息沟通,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上半年,贵阳高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万乐星球众创空间、CMCA科技文创孵化器2个孵化器(众创空间),完成年度目标的50%;培育并获批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完成年度目标的100%。
贵阳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周若平说:“上半年我们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部实现了‘双过半’,今年我们着重强加了对创业企业的服务,特别是上半年以来我们通过贴心的服务,现在新增了一百七十多家在孵企业。”
上半年,高新区通过建立招商队伍、搭建招商平台,以领导带队招商、驻地招商及活动招商等多种形式,始终把京津冀、长三角等作为重点招商区域,紧盯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进行招商,形成产业招商明确、定位清晰的招商思路。同时,高新区积极利用苏商入黔、数博会等重大活动开展招商宣传和推介,全力推动项目快洽谈、快签约。
截止目前,贵阳高新区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完成121.42亿元;工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完成75.61亿元,占比62.27%;累计对接洽谈重点区域招商项目70余个,促成签约和达成投资合作项目17个。
贵阳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潘泷波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通过驻粤招商小组、驻苏招商小组的积极对接,今年驻地招商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为我们下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很多签约的企业基本上进入实施阶段,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的招商工作很多都是在项目落地上;在上半年的基础上,我们有信心、也有更强的保障能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进来是基础,能落地发展才是关键。为此,贵阳高新区成立了项目落地服务小组,通过制定安商机制、开展代办服务,切实为企业协调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用水、用电、办公等各类问题,确保项目能落地、能建设,积极为投资者提供贴身式、保姆式的服务。
贵州凯普医学检验所所长胡关武说:“在引进的过程中,贵阳高新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在选址上面,因为工期比较紧,我们落地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建设工作了,高新区通过代办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据了解,自安商机制建立以来,有效为长之琳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产品研制与生产能力建设等8个项目解决建设用地、场平等问题,有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在高新区沙文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内,今年3月份通过招商引进的企业贵州凯普医学检验所正在进行厂房的建设装修,预计9月份就能完全投产。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创新驱动、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贵阳高新区一直秉承的信念,继往开来,贵阳高新区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贵州智慧招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陈东贤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一品一业 百业富贵’发展愿景,推进智慧化服务全面拓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市场化招商载体,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全市对外开放。”
贵阳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周若平说:“下半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发挥贵阳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通过支持双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搭建双创通的服务平台,来培育更多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区和产业园区不断输送规上企业,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张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