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8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日前出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贵州省林下经济实现了从地方探索到省级统筹、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从追求短期效益到谋划长远发展的根本转变。
发展林下经济是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出台该《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新增1000万亩(总规模达320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林下经济类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到2030年,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更加健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质量安全、竞争能力全面提升,良种选育、装备研发、科技人才水平大幅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创建一批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花、林苗等种植模式。根据中药材品种的不同习性,在林下选择种植贵州道地药材;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可供的林地,在林下采取近野生方式重点培育高产高效菌类;林下种植耐阴性花卉苗木和其他观赏植物。到2025年,全省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达550万亩。
适度发展林下养殖业。推广林禽、林蜂等养殖模式。以地方特色优质品种为主,根据生态承载力,在林下适度放养鸡、鸭、鹅等禽类。根据蜜源植物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养殖密度,在林中、林缘放养中华蜜蜂等蜂种,发展养蜂产业。到2025年,全省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达550万亩。
积极发展林下产品采集业。采集林下用于食用、药用、工业和观赏产品,培育发展野生菌类、竹笋、林菜等林下产品采集业。利用我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在公益林区内进行点播扩繁,采取“包山拾菌”等方式管护养护。到2025年,全省林下采集利用林地面积达800万亩。
有序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业。大力发展森林体验、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新业态。围绕森林生态旅游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人家、森林村庄建设,打造国家森林步道、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新兴森林生态旅游地品牌。规范有序发展康复疗养、健康养生养老、中医药医疗保健等森林康养产业。到2025年,全省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达1300万亩。
促进林下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在林下经济产品主产区建设产地初精加工基地,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精细化工、动物饲料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动产业加工园区化发展。推进林下经济与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重点依托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发展林下立体多种复合经营,发展各具优势的林下种养特色旅游、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等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意见》提出,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引领性强、市场渠道好的行业龙头企业。有序推动涉林国有平台公司转型为林下经济产业实体公司。加强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鼓励各类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林下经济。到2025年,培育形成林下经济类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力争培育百亿级企业2家、十亿级企业20家,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000家以上。
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下经济产业道路、灌溉、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其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并优先安排。合理布局水利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将电力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农网供电系统,建设安全配套设施。加快5G、千兆光纤等在林下经济重点林区布设,满足产业的数字化需求。到2025年,实现林下经济所有1000亩以上规模基地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