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精神 ——访威宁自治县97岁老兵宋玉发

毕节日报
1622015280

在建党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笔者来到抗日老英雄宋玉发家中,为老人送去报刊,邀请老人为大家讲党史、颂党恩。

据相关资料显示,宋玉发老人1927年8月1日(此为档案年龄,据家人核实应为1924年8月1日)生于江苏盐城。1942年11月参加革命,入编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1948年7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中屡建战功,曾担任骑兵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务,先后获得“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以及“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奖章”。1957年11月,他由海南省军区转业到贵州毕节专区。这一路走来,老人见证了新中国成长的足迹,深深烙下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一进门,那幅“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功昭日月国人共仰”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满墙的照片记录了老人光辉传奇的一生。

喝了一杯茶后,宋玉发老人开始讲述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历程。

1942年11月参加革命后,宋玉发就跟着部队从江苏盐城打到南京,又回到盐城。从山东到东北,转战长春、沈阳、哈尔滨、天津。北平解放后又折回广西、河北、江西、湖南、广州,最后到了海南岛。15年间,宋玉发四处征战,转战大半个中国,人送外号“宋大马刀”。

“从老家一起出来参军的有12个人,可是到海南岛解放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一个了。”说起革命经历,老人眼里含着泪花。

1946年,宋玉发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他所在的团是主力团,参与保卫一次,攻坚一次,守备一次。

那次战役中,宋玉发身负重伤。他们团的通讯员牺牲了,身为警卫员的他只身代替通讯员去送信。正当宋玉发在子弹中穿行,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一发炮弹在距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轰然爆炸,炮弹弹壳朝他的大腿飞来,宋玉发受了重伤。经治愈后虽然能够自由走动,但是旧伤会在天气变化时复发,令他疼痛难耐。

宋玉发老人一生深埋功与名,年轻时从不向别人谈起自己参加革命的种种经历,就连老伴和子女也很少知道关于他的故事。

“以前,我们对父亲的经历毫不知情。后来,在一茬接着一茬的记者采访下,我们才知道父亲曾经参加过新四军。” 其子宋海江回忆,“父亲年轻时从不向我们说起自己的革命经历,近年来,随着年岁增长,他的记忆力和表达力都下降得很快,就说不清楚以前的事了,我们也就不知道他的详细经历了。”

“平时,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父亲总是自己动手,不愿麻烦我们几兄妹”,其女宋海英说,“他不愧是当过兵的,被子、衣物叠得很整齐。只是近几年身体大不如前了,他才勉强同意我们轮流照顾他。”

宋玉发转业后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笔者看到,他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朴,许多家具都已泛黄了,老人也舍不得丢弃,但是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给人以舒服的感觉。

谈起这一生当兵经历,宋玉发老人总是重复着一句话:“我从小爹妈就死了,是共产党救了我。”

据了解,宋玉发全家有7口人,除父母外,兄弟姐妹5人,他在家中排行第三。老人说:“小时候,我哥哥姐姐生病了没钱医治就走了”。12岁时母亲亡故,13岁时父亲又亡故,宋玉发就以卖烧饼维持生活。

失去亲人的宋玉发,在炮火中成了孤儿。“那时家乡一片混乱。”老人回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通讯员。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随军征战,一直到转业到毕节地区威宁县。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一不是共产党给的。”

1984年离休后,宋玉发老人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并与儿孙辈交流,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和工作,不可辜负了党的好政策。

心中有信仰,行动才有力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宋玉发老人一生的信仰,也是他一生为之践行的信念。

编辑

吴雷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