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红军在贵州的活动(六)
00:00 /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红八军在黔西南开展的革命活动
继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在广西左江发动龙州起义,创立了包括龙州等八县在内的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红八军军长俞作豫,政委邓小平 (兼),总指挥李明瑞(兼),政治部主任何世昌,参谋长宛旦平。下辖2个纵队和1个军部教导队,共3000多人枪。第一纵队司令员何家荣(又名何志坚),政治部主任潘思文,参谋长袁振武;第二纵队司令员宛旦平(兼)。
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桂系军阀坐卧不安。2月5日,广西军阀李宗仁等调兵遣将,袭击左江革命根据地。3月18日,桂军梁朝玑师袭击龙州,红八军军部急调第二纵队回防龙州,并组织红八军军部干部战士及第二纵队英勇反击,但由于有人叛变,加上敌众我寡(敌军兵力在红八军三倍以上),红八军无法抵御围攻之敌,损失惨重,第二纵队司令员宛旦平牺牲。军长俞作豫于是指挥部队撤出龙州,转战凭祥、宁明、思乐、崇善、扶南等地,欲往十万大山建立根据地。途中又遇到敌人和民团的袭击,加上部队内一营长叛变,红八军军部及第二纵队被打散,军长俞作豫在赴香港找组织时不幸被捕遇害。
在3月中旬龙州遭袭时,邓小平正率第一纵队进攻盘踞在靖西县城的郑超叛军,以便打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联系通道。接到龙州危急的消息后立即撤出战斗,回援龙州。行至雷平时,得知龙州已失守,军部及第二纵队下落不明。当时第一纵队也身处险境,敌人已从四面围追上来。第一纵队党委于是决定向右江转移,与红七军会合。但由于与红七军尚未取得联系,大道上又有敌人阻截,为避免与敌正面遭遇,便绕道岳圩、龙帮、葛麻、于广、百合等地到滇桂边的福禄屯、板龙、剥隘向右江前进。当得悉红七军已退出右江地域,便决定到红七军的老根据地凤山、东兰等地寻找,因而取道广西凌云县前进。
4月下旬,第一纵队到达凌云县利周圩(今属田林县)。此时,第一纵队的行动已被驻百色的桂军团长岑建英所侦知,他派兵尾追,从利周圩赶到彩村。正当第一纵队入村宿营时,敌人便占领了村庄两头隘口,布置了火力。翌晨,第一纵队进至隘口,敌人居高临下,以密集之火力射击,纵队政治部主任潘思文负重伤被俘。第一纵队经顽强抵抗最后虽冲出重围,但损失较大,只剩500多人,由纵队司令员何家荣、参谋长袁振武带领,本拟往凤山前进,因前进路上情况不明,怕再遭敌伏击,遂折回利周圩向北,经板干到黔桂边境的百乐。
百乐地处南盘江边,对岸便是贵州贞丰县境。第一纵队面临着后有重兵追击、前有大河阻挡的危险境地。此时,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恶战之后,减员很多,伤病员也不少,一时寻找红七军又有困难。因此如何寻找战机,摆脱桂军追击,争取休整一个时期,保存自己的实力,便成为摆在第一纵队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时进入贵州境内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于是第一纵队党委决定进入贵州境内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