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5月1日晚上20时,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祖国北疆边城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灯火通明,国门下,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鱼贯而行,在完成边防检查后,鸣笛启程驶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吴昊担负晚上20时至次日早晨8时,共12个小时的货运列车检查任务,刚接完班,对讲机里就传来了查车指令:“1285次列车出境,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查车。”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近期蒙古国疫情形势严峻,民警执勤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守好国门疫情防线。”吴昊和同事们迅速穿戴防护装备,不到2分钟,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穿戴完毕,民警“变身”成守护国门安全的“大白”。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晚上光线不好,对讲机、强光手电和执法记录仪是必带的检查设备。” “走底部”“走”“上一节”“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口令,民警开始对列车进行车体检查,近60节的货车,如钢铁巨龙般一眼望不到尾。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民警并没有降低检查标准,一会钻车底,一会爬车厢,车体连接部、底部,每个狭小的空间都不放过,作为守护国家安全的“国门卫士”,民警每个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铁路口岸365天通关,24小时不间断检查,每天验放列车40多列次,民警每天得走40多公里。” 吴昊告诉记者。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企业保订单拓市场,执勤民警24小时在岗在位,采用多时段、多小组、多轮替方式,昼夜不停对列车开展精准查验,以“边检速度”助推口岸经济发展。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白加黑”“五加二”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但最难熬的还是这夜班。吴昊今年27岁,5年货运执勤现场的夜班检查工作让他必须习惯熬夜。“上夜班时间长了,白天睡不着,晚上特精神,感觉自己就像‘老鹰’一样”。图为5月1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刚检查完这趟列车,一列中欧班列已经停靠,吴昊和同事们顾不上喘口气,就投入到下趟列车检查工作中去。“无论列车什么时间到达口岸,我们都第一时间进行检查验放,确保每趟列车查验时间不超25分钟,让通关企业感受到中国速度和边检温度。”从吴昊的言语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图为5月2日0时02分,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二连浩特口岸作为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第一季度共验放中欧班列584列,较去年增长49.1%,运载集装箱60984标箱,货运量50.4万吨,货值8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3%、28.2%和123.7%。图为5月2日0时05分,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一串串经济数字增长的背后是无数个吃泡面的夜晚,是民警夜以继日的工作和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以苦为乐,像“胡杨”一样扎根祖国北疆,奉献青春力量。图为5月2日0时25分,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凌晨2点多,民警们已经检查10趟列车了。吴昊进入监控室换班看监控,他操纵“电子哨兵”对口岸限定区域进行巡查,“每人看两个小时监控,虽然不用出去查车,但一点也不轻松,眼睛特别累。”图为5月2日0时25分,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张枨 郭鹏杰 郭杰)
清晨7时45分,吴昊完成最后一趟列车查验后,摘下口罩略显疲惫的脸上是深深的印痕。“我们是国门守护者,守边境安宁、保口岸畅通是我们的职责,再苦再累,也要确保口岸通关效率,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吴昊说。图为5月2日0时19分,二连浩特国门下,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夜间通关列车进行车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