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料峭的一月,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的第一批春茶开摘,黔茶第一春普安红茶带着自己专属的“身份证”走上全球爱茶人士的茶桌。
普安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数百万年前就有四球古茶在此生长繁衍,被专家认定为是茶叶的起源地之一,普安茶文化厚重,茶叶品质优良。
“但一些些茶叶行业的痛点在我们这里也很明显,想办法帮助真正的普安红茶茶农把自己的好产品销售出去,一直是我们想要解决的事情。”普安县工科局副局长刘雷表示。
2018年,在阿里云AIoT、蚂蚁链技术支持下,贵州普安红茶建起智慧茶园,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设备的“进村下地”,实现了从产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溯源。让普安早春的红茶早早就被爱茶人士锁定。
2016年以来,普安开办电商企业28家,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3个,普安红等78种农产品获国家级扶贫产品认定目录,互联网扶贫农产品销售额1.88亿元。“蚂蚁链的物码防伪和区块链溯源技术,也为普安茶企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路品质保护,使得消费者在终端市场能够清晰的了解普安茶业的种植过程、加工过程、储运过程以及相关茶文化介绍。”刘雷介绍到。
“普安红茶是我们第一个上链的产品,截止目前,普安已经有八种农产品都上了区块链,山里的好货有了更多被认知的渠道,原来只懂生产的农户也有了属于自己农产的品牌。让互联网成为‘黔货出山’的利器。”“85后”的保贵是普安县电商致富的带头人。
用大数据大电商助推黔货出山、推行物联网技术助力农户提高生产效率,科学了解农田情况、带动更多村民返乡就业……经过3年的电商普及,“85后”的保贵越发清晰地认识到,电商不仅是脱贫攻坚战中助推“黔货出山”的利器,也将是乡村振兴中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抓手。
但要做好,必须要有自己的平台,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服务体系。“其他都好说,有自己的品牌,对于一辈子都在农田忙活的庄稼人来说太难了。
2018年我接触到蚂蚁链,让普安农产品上链,溯源之后,我们的产品就有了身份证,展示源头好货。”保贵说。
定期联合淘宝、抖音、直播黔西南等直播平台,开展带货直播,一场场直播把一批批普安农特产品卖出深山。据不完全统计,保贵负责的电商平台2020年至今已经实现销售超过1166万元。
“我们借助蚂蚁这个二维码追溯系统,给普安地标农产品打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就是以科技手段赋能农业在普安的尝试。”阿里巴巴特派员牛少龙说。
一码实现全流程追溯,需要种植端、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全链路数字化。贵州普安红茶基于阿里云数字农场应用及茶园气象站(光照度、降雨量等指标)、土壤墒情站(土壤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指标)、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把村里的红茶生产者和城市的新兴的消费者建立起了联系。
通过数字农场种植端的丰富数据采集和回传,确保农产品上了蚂蚁链后,消费者对各个环节一目了然。从而建立起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信任链条。
保贵的一番运作,普安一批传统生产企业和农民开设企业淘宝店铺26家,不仅让企业、农民自己当店主,在网上赚钱,普安全县14个乡镇、街道办也建设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而保贵自己的平台,也趁势在淘宝企业店打造“普安农庄”,“普安农庄就是普安土特产的大聚合,是普安土特产的旗舰店、形象店、品牌店、标杆店。”保贵说。目前,“普安农庄”共有普安县农特产品80多种,都有图片资料和详情页。
效果很快显现。2020年受疫情影响,农特产品线下滞销严重,保贵极力对接相关部门、帮扶企业,举行电商培训,帮助企业和农户新开设互联网店铺42家,通过网上把东西卖出去,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带来的损失。
“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准备做进出口,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销促产的模式,这样就避免了产品的滞销问题,下一步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计划。”保贵告诉记者。
大量新型职业农民的诞生,是“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通过互联网和前沿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如今像普安红茶这样的数字化创新正在成为互联网公司助农的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