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贵州岑巩:“五个三”机制打造“国字号”杂稻制种产业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1605077940

贵州省岑巩县依托资源禀赋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已有40余年历史。近年来,岑巩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五个三”要求,不断巩固提升“国字号”制种产业,为国家粮食种子安全提供支撑。2020年,全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3.2万亩,生产种子775万公斤,产值1.17亿元,带动9个乡镇1.02万农户稳定增收,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国家级制种基地奖补县”,成为贵州省唯一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

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杂稻制种高效农业产业 杨云摄

“三步”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思州稻种”目标,制定岑巩县2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 年)、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19年—2021年)等,规划用3年时间发展建设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万亩,建设10个千亩产业园,建成2万亩全国两系组合制种优势区和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保护区,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制种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制种大户带动,在500亩以上坝区集中连片发展,建立核心区、重点区、示范点。目前,全县调整以杂稻制种为主导的产业坝区16个,建设示范点3个,辐射带动全县发展制种产业3.2万亩。引进全国杂交水稻制种企业前20强企业——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杂稻制种产业扶贫合作项目,全面推广“网红爆款”的“又香优”系列品种。到2023年,“又香优”系列品种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预计实现产值4.2亿元。

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杂稻制种基地一角

“三方”推动,壮大产业发展

采取“三落实一到位”方式,对照订单任务,由相关部门及适宜制种的乡镇,精准落实生产面积到图斑、生产计划到企业、生产任务到乡镇,并组建工作专班跟踪调度,确保服务保障到位。建立制种保险机制,以“基本保险+补充保险”模式,加大产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有效增强企业及农户抗风险能力。今年来,已实现杂稻制种面积参保全覆盖,新增制种订单面积1万亩。积极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有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示范社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20家,州级示范社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制种大户129户。由村合作社(企业)集中流转土地,再以“倒包”形式统一反包给种植户,种植农户在基地上“划片”承包种植和成片承包管理,并采取“十户一体”模式,每个小组推选一个示范户,引导农户进行精细化生产管理,提高种植产量。实行承包管理奖励制度,将产量和分红挂钩,承包管理人工资由基本工资和产量奖励构成。目前,全县带动9个乡镇1.02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

全自动机械化收割 周文政摄

“三化”生产,促农增产增效

强化与四川省农科院、贵州大学、中国种子集团、宜宾市农科院等科研院交流合作,组织20余人的制种技术队伍到孟加拉国等国交流杂稻制种经验,充分发挥“农民科学家”“育种大王”“土专家”的制种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以“一带多、多带一”方式,重点围绕秧苗栽种、病虫害防治、追肥、赶粉等对本土种农进行全面系统培训。目前,全县有高级农艺师18人、一线农艺师有60人、制种农民技术员295人、“土专家”85人,培训种农5.21万人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围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积极整合制种大县奖补资金、省级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资金,投入资金1.8亿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优势,打造集成3S技术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完成180亩机械化插秧试验、120亩无人机授粉试验以及3000亩“五化”基地展示,实现电脑、手机终端对园区天气、土壤、光照强度、虫情、苗情等的实时监控。平台运用以来,全县制种成本降低26%以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599元/亩。同时,严格种子质量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套牌生产等不法行为。

杂稻制种 杨文斌摄

“三定”销售,稳定实现多赢

采取合同收购定向销售。以“订单生产、合同收购”的产销模式,全县7家制种企业(合作社)与安徽荃银、合肥丰乐等17家国内知名制种企业签订代制订单,与农户“一对一”签订“收购合同”,并建立毁约赔偿机制,稳定产销关系,今年全县3.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实现订单全覆盖。与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建立“1+N”长期战略合作模式,择优选择“又香优”系列种子作为主打品牌,从77个制种品种向以“又香优”为主的单品突破,通过定点合作公司销往全国各地。充分利用杂稻制种收割期早于常规水稻的时间优势,按照“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原则,采取“稻+N”“菜—稻—菜”模式,在制种区域接茬轮作发展蔬菜、油菜等产业,提升土地产出率。2020年,全县200亩以上坝区已实现轮作,秋冬种植蔬菜、油菜等全覆盖,秋冬作物亩产值3500元以上,3.2万亩杂稻制种实现“颗粒归仓”,全部按时出售。

杂稻制种丰收 周文政摄

“三金”惠民,确保持续增收

以龙江河沿岸坝区为主线,采取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反租倒包”形式,村级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农户以500元/亩流转给村级合作社,村合作社再统一发包给种植户,全县2万亩全国两系组合制种优势区和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保护区共流转土地2万余亩,覆盖1.2万户4万余人,农户获得土地租金100万余元。通过宣传发动,制种企业或大户优先聘用本地农户在基地务工,实现就近就业增收。今年,全县3.2万亩杂稻制种农户参与务工10000余人次,人均务工增收2000元以上。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固定分红”模式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将扶贫资金和无劳动力贫困户土地“股权量化到户”,按照每亩抽取5元用于贫困村分红。2019年已开始分红1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240户940人,户均增收400元以上。

通讯员:万再祥 龙集祥 刘明鑫

编辑

曾璐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