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绿水青山傍村 宜居美景入画——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侧记

农民日报
1618538640
积分商场
《农民日报》刊发《绿水青山傍村 宜居美景入画——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侧记》。

“田家沟,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苕苞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这首民谣唱的是十多年前的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的田家沟。如今的田家沟,青山、碧水、茶园交相辉映,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点缀其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自然和谐而又不失灵动的美丽画卷。

田家沟的变迁仅是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省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逐步改变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面貌,取得了农村改厕成效明显、农村垃圾治理有序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率逐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村庄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的好成绩。

近日,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办公室对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进行验收考核,贵阳花溪区、遵义赤水市、湄潭县、铜仁碧江区、毕节黔西县、黔南福泉市、黔东南从江县获评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验收优秀县(市、区),其余全部达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清澈的老榜河静静流淌,沥青路宽阔平整,座座白墙黛瓦的民房掩映在绿水青山间,墙体雕塑和绘画充满布依风情……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老榜河组紧邻青岩古镇,是小有名气的“溪南十锦农旅观光带”景点之一。

老榜河村民组的美,除了自然条件外,也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当地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通过农房改造、村庄环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一系列举措,开展村居清洁行动。通过改造,以前破损的道路变成了沥青路,破旧的旅游长廊修复一新,村民的房前屋后不再“脏乱差”,旱厕改造成了卫生厕所。

作为此次考核7个优秀县之一,花溪区充分发挥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由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发动党员带头、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善《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督促农户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垃圾换生活用品”“主题党日大扫除”等活动,鼓励群众参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流动红旗”“红黑榜”等形式,互相监督、互相比较、互相促进,鞭策后进,表彰先进;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各季战役,以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为时间节点,上下联动,对街、路、沟、塘等进行全面的清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去年以来,湄潭县以基层治理为抓手,采取“3+N”模式,组织推动全县600多个村寨实行“寨管家”管理模式,形成镇、村、寨三级上下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举措,湄潭县农村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呈现“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的全新面貌。

大数据作为贵州的发展战略之一,在改善农村人均环境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水城县运用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对全县农村垃圾收运车安装数字化监测系统(GPS),并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在水城县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局管理中心,记者通过电脑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辆辆闪着黄色标识的“小汽车”来回穿梭于各条“道路”,GPS系统实时收集数据传回平台,每次垃圾清运如同完成一次“打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要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必须坚持治理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王瑶说,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是最为繁重的省份之一,乡村要美丽,就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标本兼治,从最基本、看得见、农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抓起,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苏畅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