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6日),是东京奥运会的第三个比赛日,截至下午5点半,中国以6金3银6铜的好成绩暂列金牌榜第二、总榜第一,祝愿中国奥运健儿们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加油!
图源:微博
7月24日,动静发起了#我的奥运记忆#故事征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资深体育人,塔亚普拉运动健康集团执行总裁常春的奥运记忆。
常春
2008年5月12日,我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教室里接受北京奥运会相关工作的岗前培训。下午两点半左右,我和几位四川的同学收到了地震的紧急通报短信,教室里炸开了锅,我慌忙走到走廊上,拨出一串串早已熟记于心的号码,试图联系上在家乡的亲人。
“对不起,您所拨打的号码暂时无法接通……”忙音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种焦急、无奈、担忧,多年之后依然记忆犹新。
家乡的灾后救援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交织成为我的2008年奥运记忆。
不得不承认,在当时,能成为北京奥运会工作团队的一员,我很幸运。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训练场馆群,我所在的团队需要保障艺术体操、现代五项、足球、排球等9个项目的参赛运动员训练。文书的上传下达、模拟演练、应急天气保障流程梳理......大量的工作琐碎而细致,但是看到梅西这样的巨星出现在工作场地时,还是让我感到很震撼。
震撼之余,北京奥运会对我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坚定了继续扎根体育产业、出国留学深造的决心。一方面,全民对奥运的关注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体育产业起步的动力,如果没有北京奥运会,全民参与运动的热情、国内体育服装企业的成长、青少年体育市场的方兴未艾都会晚好几年;另一方面,在北京奥运会中所接触到的赛事管理体系、全球化的体育营销实践、国际体育机构的治理,让我明白了出国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从北体的冠军之路,到篮球发源地春田学院;从奥兰多迪士尼乐园到回国后的“体育+旅游”创业,奥运会所种下的种子依然在我心中顽强生长。
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中百折不挠、汶川大地震中万众一心、奥运会赛场上拼搏热血;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国际博弈险象环生、自然灾害不曾消失……只愿来自东京的捷报能如2008年开幕式时,姚明牵着受灾小男孩所挥舞的国旗,能让我们情同与共、乘风破浪。
看完了常春的奥运故事,是否唤起了你当年的奥运记忆,如果你也想和大家聊聊你的故事,欢迎参与#我的奥运记忆#故事征集,我们期待着你的投稿!
参与方式:
1.通过动静APP投稿:进入动静贵州APP→进入右下角“我的”→点击“我要爆料”
2.通过微博投稿:编辑“我的奥运记忆”并@动静贵州
3.通过微信公众号投稿:进入动静贵州微信公众号聊天界面→在对话框内输入“我的奥运记忆”→发送